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现代五首古筝曲创作技法研究
【6h】

中国现代五首古筝曲创作技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五首古筝曲的创作背景及结构特点分析

1.1 《云裳诉》

1.2 《望秦川》

1.3 《枫桥夜泊》

1.4 《山水》

1.5 《长歌行》

第二章 调式调性及旋律分析

2.1 调式调性分析

2.1.1 调式调性基础与作品定调

2.1.2 转调手法

2.2 旋律分析

2.2.1 旋律的取材

2.2.2 旋律的发展手法

2.2.3 节奏节拍分析

第三章 多声部技法的运用

3.1 和声分析

3.1.1 和声材料的运用

3.1.2 非功能化的和声进行

3.2 复调创作手法分析

3.2.1 模仿式复调技法的运用

3.2.2 对比式复调技法的运用

3.3 钢琴伴奏分析

3.3.1 钢琴伴奏的织体种类

3.3.2 钢琴伴奏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现代筝曲是在继承传统筝曲的基础上,发展新的作品内容、表现形式及技巧,以适应现代审美的一种筝曲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曲家立足筝乐艺术传统,并大胆借鉴各种有益于古筝音乐表现的西方作曲技法,努力提升筝曲创作的艺术品位和技术含量,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了我国第一部带有钢琴伴奏的古筝曲《临安遗恨》,它的出现弥补了筝史上的一大空白,为古筝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声音。随后,又出现了多部优秀的作品,如周煜国先生创作的《云裳诉》,王建民先生创作的《枫桥夜泊》,景建树、王中山先生创作的《望秦川》,顾冠仁先生创作的《山水》、李萌女士创作的《长歌行》等新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在题材、体裁的挖掘方面,还是在音乐结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等音乐要素的写作上,亦或是演奏技法的拓展方面都有着鲜明的时代创新意识,在演出形式上,把古筝与钢琴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独奏演出形式。本文以中国五首典型的现代古筝曲作品:《云裳诉》、《望秦川》、《枫桥夜泊》、《山水》、《长歌行》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深入了解和认识这几位优秀作曲家的现代审美观和音乐创作理念;另一方面写作中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结构特点、调式调性与旋律、多声部音乐技法等音乐本身进行分析、归纳,并以此为依据来总结现代古筝曲创作的基本特点,以对中国现代古筝曲创作理论研究起到补充作用,并借此对未来的古筝音乐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分三章:引言部分为选题的由来和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一章,从创作背景及曲式结构特点这两方面逐个介绍和分析。第二章,调式调性及旋律分析,主要从调式调性、旋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三章,多声部技法的运用,从和声,复调以及钢琴伴奏三个方面分析。结语部分总结五首古筝作品的总体创作特征及对中国现代古筝曲创作的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