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研究
【6h】

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网络成瘾的界定

2.2 网络成瘾的测量

2.2.1 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

2.2.2 Goldberg的“网络成瘾障碍”标准

2.2.3 Suler的病理性网络使用(PIU)

2.2.4 戴维斯的在线认知量表

2.2.5 陈淑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2.3 网络成瘾的表现类型

2.4 中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2.5 阿德勒人格理论与网络成瘾

2.5.1 社会兴趣与网络成瘾

2.5.2 自卑感与网络成瘾

2.6 网络成瘾行为的辅导策略

2.7 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与网络成瘾

3.研究方法

3.1 研究被试与研究设计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工具

3.3.1 网络成瘾量表

3.3.2 社会兴趣量表

3.3.3 自我概念量表

3.4 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方法及实验程序

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网络成瘾行为的辅导效果分析

4.2 社会兴趣的辅导效果分析

4.3 自我概念的辅导效果分析

5.讨论

5.1 阿德勒学派团体辅导与网络成瘾

5.2 阿德勒学派团体辅导与社会兴趣

5.3 阿德勒学派团体辅导与自我概念

5.4 本研究的不足与建议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辅导效果,以及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自我概念和社会兴趣的变化情况。通过揭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自我概念、社会兴趣等阿德勒理论概念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心理辅导提供切实有效的辅导策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等组前后测的实验设计。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陈淑惠所编的网络成瘾量表、蒙光俊所编的社会兴趣量表和连廷嘉所编的自我概念量表作为筛选和评量工具,选取了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的30名网络成瘾大学生作为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团体辅导前一周和辅导后一周内分别进行前测与后测。实验组成员接受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共八次的团体辅导。而对控制组成员不做任何辅导。研究者在团体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成员进行个别访谈,以了解成员在参与团体辅导后的改变情形。
  研究结果:通过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后,在网络成瘾量表的“人际与健康”(F=3.92,p=0.05),以及“网络成瘾总量表”(F=5.78,p=0.02)两个维度上,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差异显著。在社会兴趣量表的“连结性”(F=7.16,p=0.01)这一维度上实验组和控制组得分差异显著,以及两组成员在自我概念量表上(F=4.24,p=0.04)得分差异显著。
  研究结论:(1)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对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网络成瘾行为在“人际与健康”、“网络成瘾总量表”两个维度上具有辅导效果。(2)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对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社会兴趣中“连结性”这一维度具有辅导效果。(3)阿德勒取向团体辅导对于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具有辅导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