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响应研究
【6h】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响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特色

2 城乡结合部的划分及概况

2.1 城乡结合部的概念界定

2.2 城乡结合部的基本特征

2.3 城乡结合部划定原则

2.4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的演变

3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1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土地数量变化

3.2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空间演变过程

3.3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结构程度变化分析

3.4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小结

4 长沙市城乡结合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4.1 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过程

4.2 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异质性变化过程

4.3 小结

5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响应效应测度及调控策略分析

5.1 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响应理论模型

5.2 土地利用景观生态响应二阶段模型的构建

5.3 不同时段土地利用响应分析

5.4 结构/格局优化策略

5.5 小结

6 优化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建议

6.1 统筹规划土地利用,减少景观破碎程度

6.2 合理开发未利用地,提升现有土地利用率

6.3 优化现有土地结构,发掘存量土地经济潜力

6.4 完善土地利用监管,强化监管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持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长沙市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长沙市城乡结合部以中心城区为圆心不断向外辐射扩张。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与保护的矛盾不断加剧,区域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基于1991年、2004年和2013年三期卫星遥感影像和相关数据,依据景观生态学理论,通过构建二阶段数据包络模型对23年长沙市城乡结合部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辨别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之间不同的响应等级,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服务功能进行验证性的分析,以期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区范围极大扩张,土地利用类型转化频繁。1991年-2004年城乡结合部扩大,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2004年城乡结合部进一步扩大,但是土地综合利用程度衰退。
  (2)土地利用景观异质性明显,复杂性加剧。长沙市城乡结合部在研究期内表现出小型斑块被整合,而土地利用优势类型的大型斑块则呈现积极向外扩展的发展态势。景观多样性提高,不同景观类型比例差异有所减小,景观的异质性和复杂性程度加大,各类土地景观趋于破碎化。
  (3)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和生态响应空间变异突出,阶段性特性显现。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与景观及生态功能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二阶段数据包络模型定量地显示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响应系数空间变化规律与土地利用生态服务响应规律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也与土地利用总的格局响应存在区别。
  (4)土地利用生态响应注重数量配置和格局优化。数据包络模型的松弛变量求解方法,为土地利用调控措施提供了量化路径:第一、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的数量结构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第二、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控制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