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对沿河绿化范围的响应
【6h】

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对沿河绿化范围的响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2社会经济状况

3 数据来源与处理

3.1 数据源

3.2 数据处理

4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

4.1 转移矩阵建立

4.2 2001~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3 2005~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5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5.1 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5.2景观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6 景观格局对绿化范围的响应

6.1 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格局分析

6.2 景观水平的指数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学习经历和科学研究

展开▼

摘要

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在美化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农牧业稳固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山东省水系生态建设状况极不平衡,水系生态状况很不乐观,生态服务功能也不高,存在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超采严重等突出问题。
  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以MODIS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提取山东省2001~2009年间的各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揭示山东省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合FRAGSTATS3.3软件,计算山东省各个景观格局指数;最后通过模拟沿河道不同范围植树造林,计算绿化后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其变化规律,定量研究景观格局对绿化范围的响应。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建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不但较好地反映其面积增减变化,而且直观地显示了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反映其空间变化规律。
  (2)FRAGSTATS计算的景观格局指数能够较正确地反映山东省景观格局的结构特征及变化,特别是它提供的多种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有利于我们从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3)通过植树造林对省内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研究,发现:随着范围的不断增加,农用地的主导地位逐步被林地取代,呈现出高团聚现象,景观连通性趋于良好,与周围其他景观的均衡度很好,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降低;河流、湖泊与周围其他景观的均衡度不断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提高;林地的聚集程度越来越高,破碎度越来越低,在景观中的优势度不断增大;林地和农用地的斑块复杂性逐渐降低,形状变得规则;其他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趋向于几何形状和多边形,形状较为规整,土地利用向着单一化和非均衡化方向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