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奖赏提示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6h】

奖赏提示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自我参照加工与自我参照效应

1.1.1 自我参照的相关概念

1.1.2 自我参照效应的神经机制

1.1.3 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因素

1.2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

1.2.1 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概念

1.2.2 自我面孔识别的神经机制

1.2.3 自我面孔识别的时间进程

1.3 奖赏加工与奖赏效应

1.3.1 奖赏的相关概念

1.3.2 奖赏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1.3.3 意识和无意识条件下的奖赏效应

1.4 自我与奖赏的关系

1.4.1 自我与奖赏重叠的神经网络

1.4.2 自我与奖赏的关系模型

2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

3 实验1 奖赏提示促进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时间特征

3.1 目的与假设

3.1.1 目的

3.1.2 假设

3.2 方法

3.2.1 被试

3.2.2 实验设计

3.2.3 材料

3.2.4 实验程序

3.2.5 脑电记录和分析

3.3 结果

3.3.1 行为结果

3.3.2 ERPs数据

3.4 讨论

4 实验2 意识和无意识的奖赏提示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影响

4.1 目的与假设

4.1.1 目的

4.1.2 假设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实验设计

4.2.3 材料

4.2.4 实验程序

4.2.5 脑电记录和分析

4.3 结果

4.3.1 行为结果

4.3.2 ERPs数据

4.4 讨论

5 总讨论

5.1 奖赏提示对大脑神经反应的影响

5.1.1 不同价值的奖赏提示对大脑神经反应的影响

5.1.2 意识和无意识的奖赏提示对大脑神经反应的影响

5.2 自我面孔的识别优势

5.3 奖赏提示调节自我面孔的加工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自我”和“奖赏”分别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有关“自我是否建立在奖赏之上”这一问题也备受心理学家们的热切关注。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金钱和面孔刺激为材料,考察高低奖赏的意识和无意识加工影响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特性和神经机制,并进一步探讨自我相关性加工和奖赏加工的内在关系。
  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考察奖赏提示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影响,即先采用100元的人民币(同尺寸的白纸为对照刺激)诱发被试的奖赏动机,然后在被试判断不同面孔刺激(自我、朋友和陌生人面孔)的朝向时记录其ERPs;实验2考察意识和无意识的奖赏提示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影响,即先通过阈上和阈下呈现高低面值的人民币(100元和20元)诱发被试的奖赏动机,然后在被试对先后呈现的不同面孔刺激进行口型一致性判断时记录其ERPs。
  实验1发现,自我相关性信息和奖赏信息交互影响自我面孔识别的晚期阶段,奖赏提示下的自我面孔诱发了更大的P3和LPP(450-600ms)平均波幅。实验2发现,面孔识别中N2的平均波幅受到自我相关性和奖赏价值的交互影响,高奖赏提示下的自我面孔诱发了更大的N2平均波幅;P3的平均波幅受到自我相关性、奖赏的价值和呈现方式的三者交互影响,有意识的高奖赏提示下的自我面孔诱发了更大的P3平均波幅;LPP的平均波幅受到自我相关性和奖赏呈现方式的交互影响,有意识的奖赏提示下的自我面孔诱发了更大的LPP平均波幅。
  结果表明,自我相关性加工与奖赏加工密切相关,奖赏提示能有效促进自我面孔识别优势。而且,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出一种特定的时间特性。在面孔识别的早期阶段,自我相关性信息和奖赏信息并没有交互影响自我面孔的识别。而在晚期阶段,自我相关性都分别与奖赏价值和奖赏呈现方式交互影响了自我面孔的识别;更重要的是,奖赏呈现方式还调节了奖赏价值与自我相关性对自我面孔识别优势的交互影响。总之,自我相关性加工和奖赏加工存在交互作用,且这种交互作用符合“自我与奖赏的平行加工模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