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新晃侗傩“咚咚推”的内涵与传承
【6h】

湖南新晃侗傩“咚咚推”的内涵与传承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一章 新晃侗傩“咚咚推”的概述

第一节 “咚咚推”的基本情况

一、“咚咚推”的自然空间

二、“咚咚推”的人文背景

第二节 “咚咚推”的由来与发展

一、“咚咚推”的溯源

二、“咚咚推”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新晃侗傩“咚咚推”的传统形式与内涵

第一节 “咚咚推”的传统形式

一、“咚咚推”的仪式过程

二、“咚咚推”的表现形态

第二节 “咚咚推”的文化内涵

一、神灵信仰

二、尚勇意识

三、伦理取向

四、等级观念

第三章 新晃侗傩“咚咚推”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咚咚推”传承与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一、“咚咚推”传承与保护所获得的成效

二、“咚咚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咚咚推”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一、加强针对“咚咚推”发源地的保护

二、建立基于“咚咚推”发源地的保护体系

三、实现“咚咚推”舞蹈元素的创新推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侗族傩戏“咚咚推”是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天井寨独有的傩戏形式。它采用侗语作为媒介,是集舞蹈、唱腔、旁白等于一体的具有叙事性功能的小型戏剧种类,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因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内涵,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基于田野调查的一手资料和图书馆、互联网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综合运用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舞蹈生态学等学科视角和方法,分析“咚咚推”的动作语汇、音乐、唱腔、服饰、道具等形式要素,透过表面关注其历史功能、文化抉择和发展延续的脉络变迁,剖析当地特定环境下人们的生计、信仰体系和人文内涵,并针对当下的现状问题提出关于传承发展的一些思考。
  本文分为绪论和三个章节:绪论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动态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咚咚推”的生存环境、历史源流和发展历程;第二章主要是对“咚咚推”的仪式、舞蹈、音乐、服饰和道具等艺术形态进行全面的描述,剖析藏于形式内的文化内涵和当地人的伦理取向、信仰体系;第三章是笔者基于对“咚咚推”的生存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内外其他优秀艺术传承的有效经验,对“咚咚推”的传承和保护的思考,并对其艺术元素做一个创新实践。
  本文力图把徘徊于失传边缘的“咚咚推”置身于当地特定的人文背景中,尽己所能真实的描述其原貌形态,挖掘内在的深刻人伦价值和功能内涵,同时对其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展开思考和设想,为“咚咚推”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微薄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