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斑肥螈的生境选择研究
【6h】

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斑肥螈的生境选择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黄斑肥螈的研究现状

1.2 动物生境选择的研究进展

1.3 基于少量线粒体DNA的分类学研究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2 研究地概况

3 研究方法

3.1.2 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3.2 实验

3.2.1 室内观察

3.2.2 成体形态学测量以及解剖观察

3.2.3 实验材料

3.2.4 主要试剂

3.2.5 仪器设备

3.2.6 ND2基因序列提取和测序

3.3 统计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种群数量及分布

4.2 雌雄鉴别特征

4.3 生境选择

4.4 形态解剖

4.5 ND2基因序列测序与分析

5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黄斑肥螈(Pachytriton xanthospilos Wu,Wang,and Hanken,2012)隶属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肥螈属,分布于湖南省与广东省交界的南岭山脉,在其它地方还未见报道,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目前,研究报道黄斑肥螈的内容仅限于分类、形态描述以及遗传分化等方面,在其生境选择方面暂时未见报道。因此,研究黄斑肥螈的生境选择不仅能填补该领域,为其它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同时也为指导如何保护该物种起到一定的作用。2016~2017年,在湖南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取样线法、直接计数法、样方法、访问调查法,调查了黄斑肥螈的种群数量、分布以及生境状况。观察并记录黄斑肥螈的雌雄比例与特征,利用相关仪器测量了海拔、气温、水温、河道宽度、水面宽度、水深、pH值、水体固溶物含量、距公路距离等各种生境指标。
  本研究表明,黄斑肥螈一般生活在海拔1000~1500m丛林茂密的山区,主要栖息在距离道路100m以外的山涧小溪沟内,溪面宽1.6~3.0m,溪沟内石质基底,散布有大小不同的石块,水底积累有少量的粗砂和腐殖质;水质清凉,流速较为平缓,多靠近溪边水域活动,未发现上岸活动个体。白天多隐藏在石块下面,偶尔出来活动;夜晚主要在水底石块上爬行与捕食。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混生有少量竹类。在溪沟中伴生有棘胸蛙、崇安髭蟾、花臭蛙等。解剖6条(4雌2雄)肥螈成体,胃囊里面有环节动物、昆虫类、蜘蛛类、蝌蚪等未消化完的动物尸体。成体2月份开始从石块下面出来活动,随着气温的上升,降雨量增加,活跃度逐渐增加。溪沟内雌性个体的数量明显多于雄性,繁殖期为9月至12月,9月下旬开始繁殖,雌性个体腹腔内有大量发育成熟的卵粒;雌体一般比雄体大,尾部也较长,腋跨距略大,尾基部略粗。繁殖期的雌雄个体在形态上存在区别,雄螈比雌螈个体肛孔周围明显膨大,呈唇状隆起,肛裂雄性要比雌性的要长,雄性肥螈沿肛孔内壁有绒毛状生殖乳突,后缘较多。雌螈肛裂较短,无绒毛状生殖乳突。虽然成体雌雄肥螈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利用数量形态学测量还是无法完全区分雌雄个体,对于该物种的鉴别还需要从雌、雄个体的泄殖腔部差异并辅以解剖学方法。通过构建遗传进化树,张氏肥螈Pachytriton changi与黄斑肥螈Pachytriton xanthospilos的遗传距离为0.001,因此,基于少量核基因位点数据构建的物种树无法区分张氏肥螈和黄斑肥螈物种间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