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让·米特里的电影理论研究
【6h】

让·米特里的电影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电影是一种泛语言

第一节影像具有符号性

一、影像对现实的复现

二、影像作为能指的表达

第二节与符号学家的争论

一、词汇—影像的表意结构

二、语言—电影的表意效果

第二章协调蒙太奇与长镜头之争

一、蒙太奇学派的理论与实践

二、对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反思

第二节长镜头/景深镜头的间接性表意

一、长镜头应势而生

二、长镜头学派对蒙太奇的质疑

第三节让·米特里的蒙太奇立场

一、电影节奏的合法性

二、景深镜头与蒙太奇的互文性

第三章让·米特里的观看之道

第一节影像中的格式塔心理建构

一、蒙太奇理论的心理学依据

二、蒙太奇的非连续性和感知的连续性

第二节审美主体的转向研究

一、区别感知与心象

二、观看的自由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尼克·布朗(Nick Brown)把20世纪80年代定义为经典电影理论向当代电影理论的转型时期,并称完成转向的舵手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让·米特里(Jean Mitry)。尼克·布朗此言并非过誉,处于电影理论时代新旧交替之际的让·米特里,重新定义了电影语言——电影是一种表意语言。他结束了电影在本质主义上研究的纷争——长镜头和蒙太奇镜头的修辞之争,并开辟了现代电影美学的研究方向,给予后来者新的方法论。他的《电影美学与心理学》对电影美学问题分类探讨,得到了“电影符号学之父”麦茨的赞誉,称之为“世界上第一部足资借鉴的电影概论”。 因此,本文从让·米特里的理论价值的角度出发,对他的电影理论做一个较为全面的审视与分析: 首先,对于让·米特里所提出来“电影是一种语言”这一命题进行深入分析。一方面顺延让·米特里的研究思路,从电影语言的符号特性入手,通过类比电影与语言能指/所指的概念,论证二者概念的关联性及差异性;另一方面试图寻找让·米特里和符号学家争论的症候所在,主要集中在电影与语言最小表意单位的认知差异以及对两种语言表意结构和表意效果上的分歧。 其次,以电影语言为出发点,辨析让·米特里调和蒙太奇与长镜头学派之争的立论观点。从历史的维度对比/剖析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在电影表意上的争议和影响,并从二者的理论中引出让·米特里自己的蒙太奇立场,一是在协调二者理论纷争的基础上提出节奏的重要性,二是通过对蒙太奇和长镜头在表意上的共通点进行分析,从而展现出让·米特里对电影语言的整体性把握。 其实,电影语言不同的表意形式都与格式塔心理学相关。让·米特里为长镜头与蒙太奇两种不同的表意形式在心理学上找到了理论依据,二者都能造成非连续性影像序列在感知上产生连续感的效果,而这与观众观影时的主动性心理息息相关。让·米特里一方面阐明了感知与心象的概念关系,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格式塔原理在观演关系中起到的积极意义,而这样也使电影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从影像本体开始过渡到对审美主体的研究上来。 最后在结语部分,总结让·米特里的语言观与蒙太奇理论,以及其理论对于电影符号学发展的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王华云;

  •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 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岳凯华;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米特; 电影;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