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性和正性注意偏向训练改善抑郁症状和冗思的作用比较
【6h】

中性和正性注意偏向训练改善抑郁症状和冗思的作用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1抑郁的概念

1.2抑郁认知理论

1.2.1 Beck的图式模型

1.2.2Ingram的信息加工分析模型

1.2.3 Williams等人的认知模型

1.2.4认知控制受损模型

1.3支持抑郁患者对正性刺激的回避理论模型

1.3.1 Threat Processing Structures模型

1.3.2“Even-Handed/Self-Regulation Frameworks”理论

1.3.3“Reward Devaluation”假说

1.4注意偏向

1.4.1注意偏向的概念和分类

1.4.2抑郁症状患者注意偏向的特点

1.4.3抑郁患者注意偏向的理论探讨

1.4.4注意偏向矫正训练

1.4.5注意偏向训练效果的评估

2.1问题的提出

2.2注意偏向训练干预抑郁的研究现状

2.3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4研究目的、假设

2.4.1研究目的

2.4.2研究假设

3.1程序设计阶段

3.2研究对象和具体实施过程

3.2.1流程图

3.3症状评定工具

3.4注意偏向训练材料

3.5 ABM训练程序

3.6注意偏向的测量

3.6.1计算步骤

3.6.2注意偏向分数的计算方式

3.7数据处理阶段

4.1被试行为学基本情况

4.2训练前后测及追踪结果比较

4.3注意偏向分数的变化

4.4结果总结

5.讨论和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抑郁认知理论假设负性认知偏向(如负性注意偏向)在抑郁的发生和症状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最近元分析证据提示对正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抑郁症状发生和维持的原因。本研究拟通过两种不同注意训练方法:(1)中性注意训练(中性和负性刺激同时呈现时,总是朝向中性刺激,以矫正负性注意偏向)和(2)正性注意训练(中性和正性刺激同时呈现时,总是朝向正性刺激,发展正性注意偏向),探讨中性和正性注意训练方法改善抑郁症状和冗思作用。 方法:长期处于抑郁情绪(即抑郁症状至少维持2个月)但不符合抑郁障碍诊断的大学生(n=68)随机分入4种训练条件:即中性注意偏向训练组(n=17),中性注意安慰剂训练组(n=17),正性注意训练组(n=17)和正性注意安慰剂训练组(n=17)。四组被试均在2周时间内均完成8次训练(总共1728trial,216trial×8),训练大概隔天一次。训练前后完成抑郁相关症状(抑郁、冗思、特质焦虑和注意控制能力)和注意偏向评估,同时训练后1周、2周、4周和7周完成症状的追踪评估。 结果:(1)注意训练前后,4组之间在负性注意偏向和正性注意偏向的变化上均无显著差异;(2)训练后及7周追踪,4组抑郁症状个体的抑郁症状、冗思、特质焦虑、注意控制能力均显著改善;(3)训练后4周及7周追踪结果提示,中性注意训练组及其安慰剂训练组冗思的得分显著低于(即症状改善优于)正性注意训练及其安慰剂训练组。 结论:中性注意偏向矫正及其安慰剂训练改善冗思的效果优于正性注意训练,但对抑郁症状的改善,两种训练方法未见差异。长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追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