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读玛莎·诺曼的“禁闭”戏剧
【6h】

解读玛莎·诺曼的“禁闭”戏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Introduction

Ⅰ Marsha Norman and Her Theatre of Solitary Confinement

1.1 Rise of Marsha Norman in Contemporary American Drama

1.2 Norman’s Theoretical Appropriation of “Solitary Confinement”

Ⅱ Solitary Confinement of Traumatic Subject and Survival

2.1 The Split Traumatic Subject of Arlene/Arlie in Getting Out

2.2 The Impossible Mother-daughter Love and Possible Sisterhood in Survival

Ⅲ Solitary Confinement of Institutions and Communal Survival

3.1 Confined Social Spaces for Jessie and Her Suicide as Survival of Self in ’night,Mother

3.2 Supportive Mother in Equal Confinement and Possible Communal Survival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ppendix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Appendix B

展开▼

摘要

玛莎·诺曼(1947-)是美国杰出的当代剧作家之一,因创作《晚安,妈妈》于1983年荣获普利策奖。诺曼的戏剧创作具有强烈的艺术自觉和显著的个性特征,执意追求一种“禁闭”戏剧,在禁闭的舞台空间内展示普通人因遭遇各种困境而产生的禁闭感,并关注他们对解除禁闭之出路的探索。在展现“禁闭”的剧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出狱》(1977)和《晚安,妈妈》(1983)。《出狱》一剧中,阿琳由于儿时所受的性虐及由此引发的犯罪史而遭受心灵折磨。她从分裂的自我走向连贯自我的心理进程,生动再现了女性在姐妹情谊的激励下通过接受过去的自我求生存,从而走出乱伦创伤带来的“禁闭”。《晚安,妈妈》中,女主人公杰西身为癫痫患者,并因此而婚姻不幸和失业,只得依赖母亲生活。母亲塞尔玛因无爱的婚姻和女儿的疾病同样遭遇禁闭。杰西以自杀求自我生存,从而超越家庭、婚姻、就业体系等社会机制造成的“禁闭”,母亲则在试图劝阻女儿的最后谈话中获得共同生存。诺曼通过“禁闭”戏剧实践其戏剧想象,不仅表现出她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的深切关注,而且彰显了对现代生活的哲学阐释——禁闭的现代人通过积极的选择与行动求生存。“禁闭”戏剧因此成为一种对现代孤独予以哲学关注的戏剧。

著录项

  • 作者

    陈莉莎;

  •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 授予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凌建娥;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712.073;
  • 关键词

    玛莎·诺曼; 戏剧作品; 美国作家; 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