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道家式责任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资源
【6h】

道家式责任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资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价值与意义

2、研究评述

3、研究的创新之处

4、论文的主要内容

5、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道家式责任感的文本意涵:道家式责任感及其表现

1.1 道家式责任感的概念

1.1.1 责任与责任感

1.1.2 道家式责任感的概念界定

1.1.3 道家式责任感的特点

1.1.4 道家式责任感的本质

1.2 道家式责任感内涵的衍变与发展

1.2.1 杨朱的观点

1.2.2 老子的主张

1.2.3 庄子的认识

1.3 道家式责任感与其他学派的责任感之比较

1.3.1 道家与墨家的比较

1.3.2 道家与儒家的比较研究

1.3.3 道家与法家的比较研究

第二章 道家式责任感的现代表述:自然、平等、自由的价值系统

2.1 自然:道家式责任感的价值原则

2.1.1 自然的意含

2.1.2 自然的特质

2.1.3 道法自然

2.2 平等:道家式责任感的价值支点

2.2.1 人与人的平等

2.2.2 天与人的平等

2.3 自由:道家式责任感的价值追求

2.3.1 摆脱“物役”的自由

2.3.2 “逍遥适性”的自由

2.3.3 绝对的精神自由

2.4 道家式责任感在现代语境中的诠释

2.4.1 以人为本的自然原则诠释

2.4.2 以人为本的平等原则诠释

2.4.3 以人为本的自由原则诠释

第三章 道家式责任感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

3.1 以人为本:道家式责任感与科学发展观的融合点

3.1.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3.1.2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彰显以人为本

3.1.3 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标准蕴涵以人为本

3.1.4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要求以人为本

3.2 抽象继承与综合创新:道家式责任感的创造性转化

3.2.1 理论层面上与马克思主义有契合融通性

3.2.2 现实层面上与社会实践有渗透亲和性

3.2.3 精神层面上对人们心理有抚慰调适性

3.2.4 行为层面上对我们人生有警醒指导性

3.3 道家式责任感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启益

3.3.1 “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与天和”——善待万物,珍视生态

3.3.2 “德及微命”——入与人和谐的生命关怀精神:“与人和”——慈爱宽容,和善友爱

3.3.3 “致虚守静”——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与己和”——修之于身,完善人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本选题试图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中汲取营养,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尝试以道家式责任感来审视诸如环境恶化、贪污腐败、贫富差距拉大等诸多新问题、新挑战,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
  论文主要运用哲学诠释学和历史文献学的方法对“道家式责任感”进行文本解读和现代阐释,重点研究道家式责任感的文本意涵及现代表述,探求道家式责任感与科学发展观的融合点,挖掘道家式责任感对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资源。
  论文结构包括绪论部分、一至三章和结束语。
  绪论部分以党的十七大为时代背景,分析我国在改革开放新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语境下,揭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式责任感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分析道家式责任感的文本意涵,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其特点,概述其衍变与发展,并从责任感的层面与其他学派进行比较。
  第二章从文本出发,结合现代语境,围绕“自然、平等、自由”的价值系统,通过归纳、提炼,用哲学的语言对道家式责任感进行现代表述和阐释,将其落脚点放在“以人为本”上。
  第三章在对道家式责任感进行现代语境中的阐释的基础上,提出道家式责任感与科学发展观的融合点在“以人为本”;通过抽象继承和综合创新,探究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人的社会责任、社会终极关怀等方面的理论,为我们今天在责任生态伦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价值资源。
  论文以阐述传统文化解读对现实实践的时代意义作为结束语。挖掘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道家式责任感的价值资源,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迎接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对“道家式责任感”做出概念界定;围绕“自然、平等、自由”的价值系统对道家式责任感进行现代表述,并在现代语境中进行阐释;得出道家式责任感与科学发展观的融合点是“以人为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