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
【6h】

对外贸易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中国数据的经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插图索引、附表索引

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选题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结构主义的地区经济差距观

1.2.2增长理论的地区经济差距论

1.2.3中国的地区经济差距研究现状

1.3研究内容及框架

1.4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地区经济差距、对外贸易发展差异一般描述

2.1基本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2.1.1地区经济差距的基本含义

2.1.2研究范围的界定

2.1.3数据说明

2.2 1981-2003年经济增长差距

2.3 1981-2003年对外贸易发展差异

第3章对外贸易与地区经济差距——基于静态总量指标的协整分析

3.1地区经济差距和对外贸易发展差异的度量

3.1.1地区经济差距的度量和趋势

3.1.2地区对外贸易发展差异的趋势

3.2地区对外贸易差异与地区经济差距变动过程的协整分析

3.2.1建模方法介绍

3.2.2序列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

3.2.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戈兰杰因果检验

3.2.4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3.3小结

第4章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和地区增长差距——动态增长角度的分析

4.1对外贸易开放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4.1.1对外贸易开放度度量方法的确定

4.1.2纳入贸易因素的一般增长模型设定

4.1.3计量方法和数据

4.1.4回归结果及主要结论

4.2对外贸易开放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分析

4.2.1对外贸易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演进轨迹

4.2.2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散点回归

4.3出口商品结构与技术进步

4.4小结

第5章结论及政策建议

5.1基本结论

5.2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1981-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开放度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奇迹”式高速增长的背后,由于地区之间的异质性,三大地区间经济差距出现了不断拉大的趋势。与此同时,作为增长引擎的对外贸易在三大地区的发展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对外贸易量、增长率及依存度由东向西逐渐递减。这种对外贸易发展的地区差异对地区经济差距存在的影响是本文所关注的。 本文从静态总量和动态增长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首先,从静态总量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开放至今三大地区在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发展上的差异,并用统计方法度量了这种差异,计算了三者各自变异系数。在三个变异系数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前沿分析技术,检验了三者长期协整均衡关系、短期戈兰杰因果关系并刻画了脉冲响应函数(IRF),发现我国的地区经济差距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即己表现出来,九十年代前,地区经济差距趋于缩小,之后不断拉大。地区进出口贸易差异则一直趋于扩大,这种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差异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其次,从动态增长角度出发,运用新增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建立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一般生产函数,面板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外贸易开放度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显著影响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但地区间不同的对外开放程度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对外贸易通过技术扩散和外溢促进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作用主要被开放度较高的东部地区获得,中部和西部地区这种作用不明显。运用增长核算方法,单独考察三大地区对外贸易开放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散点回归的结果显示了同样的结论。进一步地,本文从出口商品结构影响技术进步这一角度考虑,计算了1993-2003年三大地区的出口商品结构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在出口工业制成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将中部和西部地区合并的考察发现,中西部地区在出口初级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地区异质性所内生的不同的出口商品结构和比较优势导致了不同的技术进步,使经济增长在地区间出现了差异,形成了日渐扩大的地区经济差距。最后,在以上分析基础上给出了本文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