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研究
【6h】

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关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综述

1.2.2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研究公共政策制定的文献综述

1.3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框架

第2章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政策制定系统分析框架

2.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论

2.1.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

2.1.2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

2.2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要素构成

2.2.1公共政策主体要素

2.2.2公共政策制定程序要素

2.2.3公共决策机制要素

2.3公共政策制定系统要素的决定因素分析

2.3.1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角色规范

2.3.2利益集团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均衡性

2.3.3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合法化

2.3.4公共决策机制的合法化

第3章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现状分析

3.1我国公共政策主体要素的现状分析

3.1.1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性机构主体及其利益分析

3.1.2我国利益集团及其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

3.2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要素的现状分析

3.2.1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程序正义

3.2.2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特点

3.3我国公共决策机制要素的现状分析

3.3.1我国公共决策机制改革创新的成就

3.3.2我国听证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3.3我国政府集体决策的现状特点

3.3.4行政决策监督机制

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存在的不足

4.1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政府失灵问题

4.1.1政府“内部性”问题

4.1.2政策制定中的寻租与腐败

4.2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益集团影响的非均衡性

4.2.1利益集团发育的非均衡性

4.2.2利益表达渠道的制度性障碍

4.3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障碍

4.3.1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法制化程度低

4.3.2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程序正义原则的缺位

4.3.3“内输入”特点对政策制定程序合法化的影响

4.4我国公共决策机制存在的缺陷

4.4.1听证制度存在的缺陷

4.4.2政府集体决策制度的缺陷

4.4.3公共决策监督机制存在的缺陷

第5章优化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路径分析

5.1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

5.1.1加强政府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

5.1.2加快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

5.1.3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政府效率

5.1.4强化政府部门的公共行政精神

5.2充分发挥利益集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5.2.1构建利益集团公平博弈的法律平台

5.2.2构建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

5.2.3培育和引导我国利益集团的发展

5.3加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程序建设

5.3.1加强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法制化建设

5.3.2加强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中的民主化建设

5.4加强与完善我国公共决策机制

5.4.1建立健全公共决策信息公开制度

5.4.2构建科学民主的政府集体决策机制

5.4.3健全与完善我国听证制度

5.4.4强化公共决策监督制衡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为视角来分析公共政策制定系统,认为完善公共政策系统要从政策主体的治理、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完善、公共决策机制的完善三个方面来着手。公共选择理论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研究非市场集体决策。首先,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人”范式反映了人的基本行为特征,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本性都具有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基本动机。其二,公共选择理论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来分析集体行动,包括集体决策行为和利益集团行为。其三,它强调政治活动的交换本质,认为有效率的政策结果来源于集团之间、个人与集团之间、组成集团的个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协商与调整。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提出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公共选择理论框架,认为应该从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角色规范、利益集团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均衡性、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合法化、公共决策机制的合法化等四个方面来考察和衡量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下,本文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系统所存在的不足:一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政府失灵问题,二是利益集团参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存在利益表达的制度性障碍和非均衡性障碍,三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内输入”特点以及法制化程度低对程序正义实现构成障碍,四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好显示机制、政府集体决策机制、公共决策监督机制等公共决策机制存在缺陷。针对这些障碍和缺陷,本文最后对优化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系统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