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研究
【6h】

苏舆《春秋繁露义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综述

1.2选题意义

第2章 苏舆的生平和著作

2.1生平与师友

2.1.1苏氏的家庭背景

2.1.2苏舆的师友

2.2苏舆的著作

2.2.1《晏子春秋校本》

2.2.2《翼教丛编》

2.2.3《自怡室诗存》

2.2.4《辛亥溅泪集》

2.2.5其他

2.3《春秋繁露义证》的编撰背景

2.3.1清代《春秋繁露》研究

2.3.2《义证》的编撰

第3章 《义证》的内容、经学成就与特色

3.1内容简介

3.1.1体例结构

3.1.2思想内容

3.2经学成就

3.2.1汇集诸家之说

3.2.2校勘广采众长

3.3治学特色

3.3.1今古兼采

3.3.2汉宋并取

3.3.3不弃纬书

3.3.4不拘成说

第4章 《义证》的礼学观

4.1《春秋》原于礼,仁者礼之本

4.1.1《春秋》原于礼

4.1.2仁者礼之本

4.2礼源于节,礼、法并行

4.2.1礼源于节

4.2.2礼法并行

4.3改制,天子之大礼

4.3.1王者改制,应天革命

4.3.2只变正朔,不改纲常

4.3.3托古、新王、素王改制

4.3.4赞同谨慎稳妥的变革

余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清代的常州公羊学派喜以经术为政术,康有为更是极尽穿凿附会之能事,把公羊学理论附益上西方“平等”“民权”的政治主张,以之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基础。王先谦、叶德辉等在戊戌年间对此大加批判,但真正从学理上进行评判的,是苏舆撰写的《春秋繁露义证》(以下简称《义证》)。 《义证》是清代《春秋繁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取得了比较高的经学成就。是书认为常州学派特别是康有为恣意解经,歪曲董仲舒思想原意,因此力图用严谨矜慎的疏证方法来复原董学真貌。不过,苏舆并没有对常州学派的思想主张一概加以否定,而是尽可能地采纳征引其中某些合理的说法。是书也有博采众长的鲜明经学特色,不论是今文经说还是古文经说,不论是汉学家说还是宋学家说,不论是经书还是纬书,能够对它们进行合理分析,批评扬弃后引为己用。虽然苏氏认为今古经文在义理上有其相通之处,但他所力主的还是公羊家法,但并不全盘照抄。是书还广采当时所能见的各种版本,详勘细对,成为“目前为止校订《春秋繁露》较完善的本子”。 《义证》也有着鲜明的礼学色彩。是书认为《春秋》本原于礼,礼是用来评判一切是非好恶的标尺,又认为仁是制礼和行礼的依据。是书还认为礼的作用是节制人的贪欲,当这种节制力失去效用之时,就得采用法律手段来强制干涉,因此,又主张礼、法并行不悖。和康有为《春秋董氏学》里的观点一样,是书也主张改制是天子最大之礼,但是,改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改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苏氏和康氏是针锋相对的。苏氏认为改制的目的只是顺应天命,告诉天下百姓已经改朝换代了,其内容仅仅是变正朔,易服饰,也没有“托古”“素王改制”之说。而康氏认为改制是为了兴民权,立君宪,要变革传统的伦理纲常制度,其内容涉及政治制度的诸多方面。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说苏氏只是一个站在康氏对立面的文化守旧分子。在《义证》一书里,也有着比较丰富的变革思想,只是他认为变革应当合于道,适于制,宜于时,从器物层面开始,循序渐进。他的变革思想,从当时历史条件来看,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也相对谨慎一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