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T公司撤销特别处理的方式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
【6h】

ST公司撤销特别处理的方式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市资格是一种稀缺资源。上市公司一旦被实施特别处理其首要目标就是摘帽。摘帽是否意味着ST公司真正走出困境呢?这就需要对摘帽效果做出研究。
   本文在对不同摘帽方式做出简单特征分析后,从公司业绩(财务层面的公司绩效水平)和市场反应(市场层面的公司绩效水平)这两个角度分别进行不同摘帽方式的效果比较研究。从公司业绩的角度进行比较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比较采用不同方式摘帽的ST公司的短期业绩水平和长期业绩水平;从市场反应的角度进行比较时,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摘帽公告给采用不同方式摘帽的ST公司所带来的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市场反应。
   对公司业绩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重组摘帽公司与自救摘帽公司在戴帽前业绩并无差异;从戴帽当年开始,重组摘帽公司的业绩逐年上升,且优于自救摘帽公司,这种优势在戴帽次年最为明显;从摘帽当年开始,重组摘帽公司的业绩开始下滑,甚至会出现自救摘帽公司的业绩反而优于重组摘帽公司的现象;自救摘帽公司自戴帽后业绩也会上升,但较重组摘帽公司而言时间相对滞后,摘帽后第二年也会出现业绩下滑的现象但幅度相对较大,尤其是摘帽后第三年业绩直线下滑。
   对市场反应进行比较后发现对重组摘帽公司而言撤销特别处理公告在公告期前后20天内可以为股东带来财富效应,而对自救摘帽公司而言则不能;重组摘帽公司在摘帽后的前几个月可以为投资者创造一定的短期财富效应;而自救摘帽公司的这种短期财富效应发生的相对滞后,一般发生在摘帽一年半之后;从长期来看,两类公司都不能在市场上为投资者创造财富。
   资产重组和自救这两种摘帽方式均短期有效、长期无效,而且自救这种方式见效较慢;重组摘帽公司在公告期前后20天内可以在市场上为股东带来财富效应,但自救摘帽公司则不能;另外重组摘帽公司的绩效水平在摘帽后平缓下降,自救摘帽公司则直线下滑。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摘帽方式中重组效果更好,但ST公司要想资产重组长期有效其重组行为就必须面向公司各个层面,并且注重重组后的公司治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