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进出口贸易需求弹性分类测度及国际比较
【6h】

中国进出口贸易需求弹性分类测度及国际比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回顾

1.2.1 弹性分析方法的理论发展

1.2.2 弹性分析方法的实证研究现状

1.2.3 对现有研究文献的评述

1.3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3.1 数据来源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1.5 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进出口需求弹性的一般分析

2.1 进出口需求弹性理论分析

2.1.1 主要弹性需求理论及其扩展逻辑关系

2.1.2 本文分析与上述理论的关系

2.2 进出口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

2.3 进出口贸易弹性研究的政策意义

第3章 我国进出口分类贸易品弹性测度

3.1 模型构建和估计方法

3.2 数据说明和变量描述

3.3 ARDL估计和实证结果

3.4 分类贸易品弹性测度

3.4.1 分类方式一

3.4.2 基本结论

3.4.3 分类方式二

3.4.4 基本结论

第4章 稳健性检验与跨国比较

4.1 稳健性检验

4.1.1 模型设定

4.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2 跨国估计与比较

4.2.1 跨国样本协整的F检验

4.2.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出口弹性的比较分析

4.2.3 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家进出口弹性的比较分析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快速融入到了世界经济当中。2003年至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1.7%,201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连续3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但与此同时,我国所面对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日趋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对外贸易能够继续推动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本文将包括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内的占中国贸易量70.7%的28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作为本文的研究范围,对其进出口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进行研究。在构建贸易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在协整框架下,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来处理时间序列数据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与收入和价格构成的动态关系。并进一步对不同性质国家组群的贸易弹性进行了比较,探讨其马歇尔——勒纳的适用性。并得出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和我国得不到满足的结论,说明货币贬值不能改善这些国家的贸易收支状况。
   随后,为了获得更为稳健的估计结果,本文采用面板协整方法结合FMOLS方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弹性进行再估算。结果证明,前文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
   同时,本文还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别按照加工程度将进出口产品分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再加工产品、工业制成品;按照在一个连续的垂直差异化产品集之内产品的单位价值,将质量竞争性产品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分别来测算这两种分类方法下我国不同类型的贸易品的进出口弹性。并再次证明了我国出口商品是以中低档产品、初级产品为主的贸易结构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