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楼梦》儒家孝道思想在霍克思译本中的变异研究
【6h】

《红楼梦》儒家孝道思想在霍克思译本中的变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1.3 Methodology

1.4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Confucian ethics of filial piety in Honglou Meng

2.2 Previous studies on David Hawkes’ Translatio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Chapter 3 Variations of Confucian Ethics of Filial Piety in Hawkes’ Translation

3.1 Substitution of Confucian ethics with Western ethics

3.2 Omission of Confucian ethics

3.3 Explanative addition

3.4 Use of “False Friend”

Chapter 4 Main Factors for Variations of Confucian Ethics of Filial Piety

4.1 Hawkes’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

4.1.1 Characteristics of British society

4.1.2 Characteristics of British family

4.2 Hawkes’ native cultural background

4.3 Hawkes’ purposes for translating Honglou Meng

Conclusion

Biliography

Acknowledgments

详细中文摘要

展开▼

摘要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藏。对它的研究形成了一个涉及中国文化多个领域的独立学科——红学。在《红楼梦》的诸多英译本中,霍克斯的译本在英语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文化内涵丰富,集儒道佛众家思想于一体,其中儒家的孝道思想构成了其思想内核。这种独特的中国文化思想翻译成英语时必然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异,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亦不例外。本文探讨了《红楼梦》中的儒家孝道思想在霍克斯笔下的变异现象,并试图解释导致变异的根本原因。
   论文首先采用描写的方法,从霍克斯在面对儒家孝道思想时所采用的方法入手,分析了儒家孝道思想在霍译笔下变异的表现,然后从翻译所处的社会环境、霍克斯本人的文化背景和翻译目的等方面对这些变异的根源进行了解释。
   研究发现,霍克斯在处理含有儒家孝道思想的场景时主要采用了四种方法,即替换、省略、解释和使用“假朋友”。这些译法导致原作中的儒家孝道思想发生变形、失真或遗漏,使译作在整体上打上了基督教思想和当下英国社会息潮的烙印。作者认为,导致这种变异的根本原因有三:首先,霍译本形成于1970年代,当时英国正处于现代的民主社会,译者和目的语读者期待并习惯了更自由更平等更民主的家庭交流方式,而这种期待和习惯与原作所描写的贾家的家庭关系截然不同,霍克斯在处理儒家孝道思想时为了满足目的语读者的心理需求,不得已采用了上述方法,从而使儒家孝道思想发生变异。其次,译者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促成其使儒家孝道思想发生变异的一个重要原因。霍克斯成长于基督教文化主导的社会,客观上形成了该文化的思维习惯,并使之体现在译作中。再次,霍克斯虽然试图尽可能忠实传达原作中深刻的中国文化思想,但他更加重视译作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从而有意识地采用了上述方法,使儒家孝道思想发生变异。当然,导致所有这些变异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差异,正是差异的存在才最终导致了变异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