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刘铁军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的研究
【6h】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整理刘铁军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1 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及发病机制

1.2 现代医学对慢乙肝的治疗

2.祖国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

2.1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名

2.2 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认识

2.3 慢性乙型肝炎的证型分类

2.4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

3.医学界对慢性乙型肝炎认识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4.1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背景

4.2 数据挖掘技术在未来中医传承中的展望

试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纳入病例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3.2 症状及舌苔脉象频次、频率分析

3.3 证型分布与分析

3.4 药物频数分布

3.5 药物的归经分布

3.5 药物四气五味分布

3.6 大黄用量频次分析

3.7 基于相互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3.8 药-证网络分析

讨论

1.研究结论

2.辨证用药特点

2.1 肝脾同治

2.2 泻利并用,泻中有补

2.3 气血并治

3.运用中医下法,妙用中药大黄

4.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刘铁军教授行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肝病的诊治方面,更有着独特的见解,饱受患者赞誉。而本次研究正是通过整理刘铁军教授门诊工作室治疗慢乙肝部分医案,从中初步挖掘刘铁军教授治疗慢乙肝用药规律方面的研究,进而完善刘铁军教授在慢乙肝诊治上的学术思想。
  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整理刘铁军教授门诊工作室确诊为慢乙肝的200例病案,将病案记录的信息完整的录入中医药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进行信息采集,通过该平台对收集到的医案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结果:对200例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统计,统计结果如下:
  1、性别、年龄分布:医案中男性患者122人,女性78人,男女患者比例约为5∶3,其中30-39岁患者数量最多,占34%;
  2、症状及舌脉分析:共统计出83种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是小便黄、频率最高的舌脉是舌红苔薄黄、脉滑;
  3、证型分析:肝郁脾虚证占35.5%、肝胆湿热证占33%、瘀血阻络证占16.5%、肝肾阴虚证占12.5%、脾肾阳虚证占2.5%;
  4、方药分析:刘教授用药灵活广泛,200个医案中共涉及121味药物,频率最高的中药为大黄;
  5、归经分布:归肝经频次最多,数量为1445次,其次为脾经1421次、胃经1333次;
  6.四气五味分布:药性中温性占41.59%、寒性占39.72%,药味中甘味占34.8%、苦味占29.35%、辛味占26.13%;
  7、大黄的用量统计;处方中大黄3g使用频率最多,占病案总数的77%;
  8.组方规律分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频对药常用药对“大黄,甘草”,“柴胡,大黄”等;
  9、药-证分布规律:肝郁脾虚证刘教授常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肝胆湿热证常以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为主方,瘀血阻络证常以血府逐瘀汤为主方,肝肾阴虚证常以一贯煎为主方,脾肾阳虚证常以四神丸为主方。
  结论:1、病案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就诊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
  2、症状上以小便黄、乏力、食欲不振及一系列消化道症状为主;
  3、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在慢乙肝所有证型中占有很大比重,各证型兼次证较为复杂,如部分肝郁脾虚证患者常伴有舌质暗红等血瘀表现,刘教授在治疗上注重肝脾同治、行气同时不忘活血,在肝胆湿热证型上,泻利并用、泻中有补;
  4、药物归肝经最多,其次为脾经、胃经;
  5、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
  6、大黄应用较广泛,其中以3g使用频率最高;
  7、高频药对主要包括“大黄,甘草”,“柴胡,大黄”等;
  8、刘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常应用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血府逐瘀汤、一贯煎、四神丸等经典名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