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两类治理成本的比较研究
【6h】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两类治理成本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治理成本问题

1.2.2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治理成本问题

1.2.3 国内有关两类治理问题的文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框架

第2章 两类治理成本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两类治理成本含义界定

2.2 两类治理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2.2.1 股权结构对两类治理成本影响分析

2.2.2 董事会结构对两类治理成本影响分析

2.2.3 负债融资对两类治理成本影响分析

第3章 中国上市公司两类治理成本的统计观察

3.1 两类治理成本代理变量选取

3.1.1 第一类治理成本代理变量选取

3.1.2 第二类治理成本代理变量选取

3.2 两类治理成本统计分析

第4章 两类治理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变量界定

4.1.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1.3 模型建立

4.2 实证结果

4.2.1 描述性统计

4.2.2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回归比较分析

4.2.3 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回归比较分析

第5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上市公司作为优秀企业的代表,有力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不可否认,上市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公司的发展。由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股东与管理者以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两类治理成本问题,损害了企业的价值和形象。因此有必要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减少这两类治理成本。股权分置改革后,股票实现全流通,上市公司治理环境发生变化,有必要将上市公司相关公司治理机制对治理成本的影响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大多数学者将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较少对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分开来进行比较分析,这就会使研究产生偏差。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治理机制效果以及对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得出更具指导意义的结论。
  本文在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2003-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如下: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类治理机制的治理效果有所加强,而负债融资却加重了两类治理成本,董事会的作用并未得到发挥;国有上市公司中第一类治理成本较为严重,非国有上市公司更为严重的是第二类治理成本;股权集中度与第一类治理成本在全样本和分类样本中都呈负相关,与第二类治理成本在全样本和分类样本中都呈正相关。综合来看,非国有上市公司应更加注重发挥股权集中度的作用,而且两类公司都应该将股权集中度保持在适度区间,使得两类治理成本处在较低水平;股权制衡度与两类治理成本都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在分类样本中结果也是一致的。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应该加强股权制衡的作用;从总体上看董事会并未发挥抑制两类治理成本的作用,但是国有上市公司更应注重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国有上市公司抑制第一类治理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但与第二类治理成本的关系并不显著;资产负债率与两类治理成本均正相关,从影响程度看,其对两类治理成本的影响程度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大一些,因此,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应注意负债所产生的问题。
  文章最后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研究展望,以期为降低两类治理成本提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