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6h】

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与述评

1.2.1 政治关联的定义与衡量方法

1.2.1 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安排

第2章 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治关联

2.1.2 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

2.1.3 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

2.1.4 其他背景类政治关联

2.1.5 会计信息质量

2.1.6 后金融危机时代

2.2 构建政治关联的动因分析

2.2.1 个人地位论

2.2.2 企业发展论

2.2.3 制度风险论

2.2.4 社会责任论

2.3 理论基础分析

2.3.1 寻租理论

2.3.2 信号传递理论

2.3.3 成本收益分析理论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3.2 变量的定义与衡量

3.2.1 解释、被解释变量

3.2.2 控制变量

3.3 模型的建立

3.4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第4章 实证分析

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系数检验

4.3 回归结果分析

4.3.1 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4.3.2 不同方式的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4.3.3 后金融危机时代二者的影响关系

4.4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领导人当选为国家、省市或县区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邀请曾经或现在就职于政府部门的官员到企业担任一官半职,拥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在民营企业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与政府建立良好的政治联系能够优化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研究民营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时,必须将其外部政治关联纳入其中,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实际盈余等。
  针对上述命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政治关联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演进及应用现状,从理论角度回顾了寻租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成本收益分析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接着多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参政动机,既有个人需求层次方面的动机,也有企业需求层次方面动机,还有社会需求层面的动机;然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选取2007年至2012年六年持续经营的深沪两市A股民营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相关性检验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对不同政治关联方式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分别进行实证研究,并对政治关联与会计信息质量的负相关关系进行了时间序列研究。
  研究结论表明,从政治关联整体看,存在政治关联的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显著低于不存在政治关联的民营上市公司;不同政治关联方式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程度不一致: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PCGOV)不利于民营企业披露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PCCPC)则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他背景类政治关联(PC_else)对民营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不大;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整个资本市场环境的原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治关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这种负面影响更为显著。为优化民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我国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应披露企业的政治关联信息。并且企业应弱化对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这一外部资源的依赖,减轻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