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师生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6h】

师生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插图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师生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基础

2.1 互动理论及师生互动含义

2.1.1 互动理论

2.1.2 师生互动的含义

2.2 高校师生互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关系

2.2.1 高校师生互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理念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师生互动的精神导向

第3章 师生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3.1 互动培育主体缺乏主动性

3.1.1 师生互动培育意识不高

3.1.2 师生互动培育步调不一致

3.1.3 师生参与互动培育范围小

3.2 互动培育方法较为单一

3.2.1 单向理论灌输占主导

3.2.2 互动培育方法形式化

3.3 互动培育内容有欠缺

3.3.1 价值观情感交流有欠缺

3.3.2 日常生活互动培育有欠缺

3.4 互动培育环境欠佳

3.4.1 互动培育硬环境使用率低

3.4.2 互动培育软环境不够重视

3.5 互动培育效果评价简单化

3.5.1 互动评价主体单一

3.5.2 互动评价方法侧重考试法

第4章 师生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社会复杂环境干扰价值观互动培育工作的开展

4.1.1 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

4.1.2 网络负面信息的消极影响

4.1.3 社会价值观念和评价标准多样化的影响

4.1.4 社会腐败现象的不良诱导

4.2 传统教育理念导致价值观互动培育方法与评价的简单化

4.2.1 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4.2.2 教师权威的影响

4.2.3 价值观培育功利主义的影响

4.3 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价值观互动培育气氛营造不足

4.3.1 学校现行教学评价制度有缺陷

4.3.2 对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的不够重视

4.3.3 对互动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够重视

4.4 师生自身因素影响其参与价值观互动培育

4.4.1 师生共性因素的影响

4.4.2 师生个性因素的影响

第5章 师生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对之策

5.1 形成多方面的价值观互动培育合力

5.1.1 学校与社会相配合的整体推动力

5.1.2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配合的载体协调力

5.1.3 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的方法整合力

5.2 采取形式多样的价值观互动培育方法

5.2.1 德育基地互动培育法

5.2.2 互动比较鉴别法

5.2.3 互动学习榜样法

5.3 优化健康有序的价值观互动培育环境

5.3.1 优化网络互动培育环境

5.3.2 优化社团互动培育环境

5.3.3 优化公寓互动培育环境

5.4 提高师生参与价值观互动培育的主动性

5.4.1 激发师生的主体意识推动力

5.4.2 激发师生的主体情感推动力

5.4.3 激发师生的主体潜能推动力

5.5 建立行之有效的价值观互动培育效果评价体系

5.5.1 形成以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为主的多元化评价主体

5.5.2 遵循“三个相结合”的客观评价原则

5.5.3 采取表现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表现,也是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师生互动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互动形式,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理念。文章试图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出发,探寻如何进一步加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师生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互动培育主体缺乏主动性,意识不高、步调不一致、参与范围小;互动培育方法较为单一、形式化,单向灌输占主导;互动培育内容有欠缺,情感交流、日常生活互动有欠缺;互动培育环境欠佳,硬环境使用率低、软环境不够重视;互动培育效果评价简单化,评价主体与方法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社会大环境、传统教育理念、高校缺乏高度重视、师生自身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使师生互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取得预期成效,高校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育对策。首先,形成多方面的价值观互动培育合力,形成整体推动力、载体协调力与方法整合力;其次,采取形式多样的价值观互动培育方法,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互动培育法、互动比较鉴别法与互动学习榜样法;再次,优化健康有序的价值观互动培育环境,优化网络、社团与公寓环境;然后,提高师生参与价值观互动培育的主动性,激发师生的主体意识推动力、情感推动力与潜能推动力;最后,建立行之有效的价值观互动培育效果评价体系,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遵循“三个相结合”的客观评价原则,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