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的研究
【6h】

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Lists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Objectives

1.3 Research Questions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Definitions and Types of Object

2.2 Characteristics of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2.3 Relevant Studies on“Verb+Locative NP”

2.4 Classification of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2.5 Syntactic Studies on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2.6 Summary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Light Verb Theory

3.2 Summary

Chapter 4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4.1 Internal Structure of Locative Object

4.2 Semantic Types of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4.3 Abstract Meaning of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4.4 Summary

Chapter 5 Re-analysis of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5.1 Syntactic Structure of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5.2 Generation Reasons about Verb-locative Constructions

5.3 Summary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Appendix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Appendix B: 详细中文摘要

致谢

展开▼

摘要

关于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的相关研究已颇为丰富,但也存在一些争议。众多学者从句法和语义方面指出,“动词+处所宾语”结构是由介词结构转换形成。它主要经历两种生成机制:直接生成和转换生成。该结构中的处所宾语是代体宾语,属于非常规宾语,可用“这儿”或“哪儿”提问。然而,这些结论主要集中于特定类型的“动词+处所宾语”结构上。除此之外,对该结构的生成机制和语义特征的解释是非常模糊的,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以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结构为研究对象,结合语言学 vP壳相关理论,重点分析“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特点,句法结构和生成原因。本文主要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轻动词理论的研究成果,我们赞同将轻动词看作是事件谓词,及物动词的句法结构是vP壳,而轻动词是vP壳的中心词,动词词组是 vP壳的补语。
  为了进一步探究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结构,本文提出了以下两个具体的研究问题:1)什么样的成分可以充当处所宾语?为什么可以充当?2)“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的句法结构如何表示,其语义特点又是什么?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基于大量的语料分析,本文得出如下解释:1)存在三种可构成处所宾语的成分,分别是方位词,处所词或处所词+方位词,普通名词+方位词。2)“动词+处所宾语”结构的生成原因是语义和语用的双重影响。其中,处所格的显要性和经济性原则是重要的生成因素。3)句法上,“动词+处所宾语”结构属于vP壳,其深层结构存在两个轻动词: DO和EXIST。处所宾语均在动词词组的指示语位置,而动词需移位到 vP壳的中心词位置得到表层结构。语义上,“动词+处所宾语”结构存在五种典型的语义类型:场所,源点,路径,方向,终点。
  本研究从整体上探讨了汉语“动词+处所宾语”结构,对包含该结构的相关句型的研究提供了参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