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研究
【6h】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的形成

2.1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学说

2.1.2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的学说

2.1.3 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团结统一的思想

2.1.4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华

2.2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2.2.1 同盟会分裂瓦解的教训

2.2.2 党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

2.2.3 党的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2.3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2.3.1 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

2.3.2 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

2.3.3 长期从事党务工作

2.4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2.4.1 开始萌芽(1922-1937)

2.4.2 初步形成(1937-1945)

2.4.3 继续发展(1945-1956)

2.4.4 最终完善(1956-1966)

第3章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刘少奇的党内凝聚力思想的基本内涵

3.1.1 党内凝聚力的凝聚效能

3.1.2 党内凝聚力的思想基础

3.1.3 党内凝聚力的组织结构

3.2 刘少奇增强党内凝聚力的目标

3.2.1 党建目标:“建设一个好的党”

3.2.2 近期目标: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

3.2.3 长远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3.3 刘少奇增强党内凝聚力的途径方法

3.3.1 重要途径: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3.3.2 主要方法:正确开展党内斗争

3.3.3 基本原则:贯彻实施民主集中制

3.3.4 核心力量:搞好干部队伍建设

第4章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的时代价值

4.1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凝聚力理论

4.2 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思想资源

4.3 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贡献智慧

4.4 为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奠定基础

4.5 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是我们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获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团结统一学说和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团结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在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和中国共产党凝聚力建设的特殊环境中,凭借自身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以及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922—1937年的开始萌芽时期、1937—1945年的初步形成时期、1945—1956年的继续发展时期、1956—1966年的最终完善时期。
  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党内凝聚力的凝聚效能、党内凝聚力的思想基础和党内凝聚力的组织结构。刘少奇把“建设一个好的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以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增强党内凝聚力的目标,根据当时党和国家面临的具体形势,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来增强党内凝聚力,主要包括: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为党内凝聚力的增强提供重要途径;正确开展党内斗争,为党内凝聚力的增强提供主要方法;贯彻实施民主集中制,为党内凝聚力的增强提供基本原则;搞好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内凝聚力的增强提供核心力量。
  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强“西化”、“分化”攻势,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突出。同时,党自身也出现种种问题亟待解决。党内凝聚力遭遇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刘少奇增强中国共产党党内凝聚力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凝聚力理论;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思想资源;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贡献智慧;为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奠定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凝聚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