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长株潭与武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6h】

长株潭与武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6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2.2 人口迁移理论

2.3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理论

第3章 长株潭与武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测算

3.1 两地农业转移人口基本情况的描述

3.2 两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3.3 两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代际差异

第4章 长株潭与武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障碍分析

4.1 城市融入的障碍

4.2 经济环境的障碍

4.3 就业环境的障碍

4.4 制度性障碍

4.5 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的障碍

第5章 长株潭与武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变量的选择

5.2 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6章 推进长株潭与武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6.1 加快制度改革,破除制度障碍

6.2 破除非制度性障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校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附录B 长株潭与武汉地区农业转移人口抽样调查说明和三级指标的设定依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利用湖南大学农民工课题组的调研数据,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对长株潭和武汉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参照国内已有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主要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客观社会环境和城市主观融入意愿两方面构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两个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及代际差异,进而分析出两个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障碍,并且逐步回归分析了两个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得出的障碍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推进长株潭和武汉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论文主体部分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对论文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人口流动和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迁移人口融入社会的方式,并详细阐述这些问题背后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人口迁移理论和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理论。第三章介绍了文章用到的数据的来源,对长株潭和武汉两个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描述。然后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客观社会环境和城市主观融入意愿两方面构建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两个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及代际差异。第四章分析了长株潭和武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障碍,主要有经济环境的障碍、就业环境的障碍、制度性障碍、城市融入的障碍以及农业转移人口自身素质的障碍。第五章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得出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文化水平和农业劳动的熟悉情况都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和工资收入与市民化程度正相关,性别、婚姻状况以及每天工作时间与市民化程度负相关,配偶是否在同一城市、职业类型以及外出务工年限与市民化从程度不相关。第六章主要是政策建议,通过长株潭和武汉两个地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比研究提出有利于加快中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文章对同为中部城市且都有两型社会建设背景的长株潭和武汉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形成对比和借鉴,对其他中部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