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汇改后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6h】

汇改后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汇率风险暴露的定义

1.2.2 汇率风险暴露的度量研究

1.2.3 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因素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理论分析

2.1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机理

2.1.1 汇率与股价关系的基础理论

2.1.2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传导路径

2.2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度量方法

2.2.1 现金流量法

2.2.2 资本市场法

2.2.3 两种方法的比较

2.3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来源

2.3.1 汇率

2.3.2 银行属性因素

2.3.3 银行营运特征因素

第3章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的建立

3.2 样本选取及数据说明

3.2.1 研究样本

3.2.2 研究期间

3.2.3 数据频率

3.2.4 研究变量

3.2.5 数据说明

3.3 实证过程及分析

3.3.1 单位根检验

3.3.2 模型估计结果

3.3.3 实证结果分析

第4章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双重上市与股权性质影响因素分析

4.2 相关分析

4.3 回归分析

4.4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不再单一盯住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纵深推进,汇率市场化逐步加强,汇率波动的范围与频率也逐渐增大。与此同时,伴随经济金融的全球化,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在世界各地纷纷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以拓展跨国业务。在人民币双向波动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实施国际业务布局的背景下,作为外汇市场交易的主体,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首先定性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暴露的相关理论与传导路径、度量方法及来源。然后选取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以2010年6月19日即第二次汇改为时间界点将研究区间划分为两个子区间,选取人民币兑美元、日元、欧元汇率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并综合考虑汇率变动的时滞因素,采用资本市场法对各家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普遍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中,且二次汇改后汇率风险暴露更为明显。在具体的汇率暴露特征方面,不同的国际货币汇率对于银行价值影响的方向、大小、显著性各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影响因素方面,对于汇率风险暴露显著的银行,相对拥有更大的规模,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流动性、拨备覆盖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以及对冲比率。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双重上市银行的汇率风险暴露相对更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