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黎简诗歌与民俗
【6h】

黎简诗歌与民俗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黎简生平和思想

1.1 黎简的生平

1.2 黎简的思想

1.2.1 隐逸思想

1.2.2 民本思想

第二章 黎简诗歌中的民俗内容分析

2.1 丰富多彩的物质民俗

2.1.1 居住

2.1.2 饮食

2.1.3 生产

2.1.4 交通和交易

2.2 鲜活独特的社会民俗

2.2.1 岁时节日

2.2.2 人生礼仪

2.2.3 民间传说和歌谣谚语

2.3 神秘斑斓的精神民俗

2.3.1 信仰

2.3.2 巫术

2.3.3 禁忌

第三章 多元的诗歌艺术世界

3.1 自然风景美

3.1.1 广州都市风景

3.1.2 顺德乡村风光

3.2 民俗风情美

3.2.1 广西民俗风情

3.2.2 广东民俗风情

3.3 艺术上的创新

3.3.1 模仿“竹枝”,创作具有民歌风味的诗歌

3.3.2 以民俗语言入诗,提高艺术表现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黎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而诗歌尤为杰出。本篇论文以黎简诗歌为研究对象,探讨黎简的生平和思想、分析其诗歌中的民俗内容、考察其多元化的诗歌艺术世界。全文由引言、本论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首先对本文所研究的黎简诗歌进行界定,指出梁守中校辑的《五百四峰堂诗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是目前收录黎简诗文最为齐全的版本,本论文以此本为基础进行系统研究,并以民俗为主题的诗歌和诗歌中有民俗内容的部分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对黎简诗歌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总结其得失,并说明写本论文的主要原因,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论部分是本文的重心,共分三章:
   第一章,黎简的生平和思想。黎简一生未仕,终身布衣,生活轨迹简单明了。二十七岁时黎简奉生母雷氏命才返回家乡顺德,回乡后应县试。此后他便“足不逾岭”,再也没有离开过广东。黎简的思想既复杂又简单。他终身未仕,甘于做个盛世隐士,其隐逸思想贯穿一生,影响深远。隐逸的生活给黎简带来很大的自由,他游历岭南地区,饱览山川风物,体察风土人情。黎简在盛世隐逸,避仕但不避世,他关注社会现实,又有着浓烈的民本思想和浓郁的乡土情怀,使得他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自然山水、民风民俗、日常生活等。黎简生活圈子局限于岭南一域,而终身布衣则使得他能够接近老百姓生活,其敏锐的触角和深切的生活体验能够使得其诗歌具有张力和自然风貌,写出具有真情实感和现实意义的诗歌。
   第二章,黎简诗歌中的民俗内容分析。本文根据民俗学理论,可以将黎简诗歌中的民俗内容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反映丰富多彩的物质民俗,如居住、饮食、生产、交通和交易民俗等,这些物质民俗真实记录了岭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岭南地区商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也使得黎简的诗歌呈现浓郁的地域色彩;二是反映鲜活独特的社会民俗,如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民俗、民间传说、歌谣谚语民俗等,这些社会民俗仍以传承传统民俗为主,却更加深入结合百姓生活,直接传达出老百姓心底的愿望和欲求,其象征显得更加为丰富,在其表现形式上赋予了规模宏大、大众娱乐性化、生活情趣世俗化等的新意义;三是反映神秘斑斓的精神民俗,如信仰、巫术、禁忌民俗等,生动再现了岭南祭社、家祭、祭海神、祈雨、占卜、招魂等看得见的民俗活动,这些精神民俗体现了岭南人民的实际需求,具有地域特色。黎简的创作视野比较狭窄,他的这些民俗内容诗歌主要是广泛反映了其所处时期广东一地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社会民俗风情画,也为清代中叶诗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研究这些诗,对于研究当时岭南社会状况、社会心理和清代文学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三章,多元化的诗歌艺术世界。在民俗视野和地域视野的双重关注下,黎简涉及民俗内容的大量诗歌,不是随意的点缀和简单的罗列,而是整个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也大大丰富了其诗歌的内涵和形式。从题材内容上看,黎简诗歌集中呈现了自然风景美和民俗风情美。其自然风景美主要体现在广州的都市风景和顺德的乡村风光。黎简隐居乡村,经常往来于广州城府,其民俗内容诗歌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广州的都市风景和顺德的乡村风光,笔底洋溢着诗人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热爱人民的真挚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民俗风情美主要体现在对广西、广东这两个省的民俗描写上。根据这些民俗,我们了解当时广西、广东人民尤其是瑶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和风土人情,也可以领悟隐藏在黎简诗歌中的岭南文化内涵,更可以体会到黎简诗歌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从艺术上看,黎简诗歌具体表现为诗歌形式的艺术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模仿“竹枝”,创作具有民歌风味的诗歌;以民俗语言入诗,提高艺术表现力。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而情感醇厚,语言清新活泼、亦雅亦俚,是情景交融的佳作。黎简“足不逾岭”,他用诗歌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民俗,展示了清代中叶岭南人民的生活原始状态。同时,他还有意识地把民俗融入到岭南的历史和现实的广阔背景中,吸取前人艺术经验和民间文学成分,创造了有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岭南独特的自然风景美和民俗风情美,开拓了岭南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内涵。
   结语部分是对论文进行总结与提升,并对本课题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