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结构损伤分析及其处治措施研究
【6h】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结构损伤分析及其处治措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结构损伤调查

2.1 依托项目工程概况

2.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结构损伤调查

2.3 施工期结构损伤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结构损伤分析

3.1 施工期结构损伤的结构参数分析

3.2 铺筑下基层时底基层层底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铺筑上基层时层底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施工期结构损伤主要原因与预防措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结构损伤处治措施

4.1 施工期结构损伤处治原则及措施

4.2 施工期结构损伤处治措施分析

4.3 施工期结构损伤后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B(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科研与工程情况)

展开▼

摘要

基层在养生期结束后,由于路面结构的承载体系没有完成铺筑,长期通行的施工运输车辆在基层表面反复作用导致路面结构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施工期结构损伤会表现为基层裂缝、表面出现坑槽、脱皮等病害,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控制,结构强度会进一步降低并发展为结构性破坏即完全丧失结构强度。目前对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研究重点在于材料设计参数、配合比设计、抗裂技术等方面,对于施工期结构损伤的研究还较少,也不够全面。因此,论文主要从施工期结构损伤的调查、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治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
  通过对依托工程的结构损伤调查发现,底基层结构损伤最为严重,下基层次之,上基层最小。现场的钻芯取样、弯沉试验表明:发生施工期结构损伤以后,路面结构层厚度的均匀性受到严重影响,结构承载能力下降。运用Bisar3.0软件计算分析了施工期间结构参数变化对结构层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底基层厚度减小模量增大,还是下基层厚度模量减小都将导致底基层最大应力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将会减小底基层的疲劳寿命。分析认为引起施工期结构损伤的主要原因为施工工序的不合理安排、严重超载的施工运输车辆长期作用基层表面等。
  研究表明采用一次成型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预防施工期结构损伤,半刚性基层采用分层成型技术施工时通过限制施工运输车辆轴重也能够预防施工期结构损伤。通过增加随后铺筑结构层厚度和强度的处治措施能够将发生施工期损伤的路面结构强度恢复至原设计路面,从而能够减小水稳基层施工期结构损伤所带来的损失。
  研究得出的施工期结构损伤预防及处治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建设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