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6h】

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述

2.1 网络文化的内涵

2.1.1 网络文化的含义

2.1.2 网络文化的性质

2.1.3 网络文化的运行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2.2.1 基本含义

2.2.2 主要任务

2.2.3 基本原则

2.3 加强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3.1 抵制网络文化不良因素影响

2.3.2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

2.3.3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章 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3.1 网络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

3.1.1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领域

3.1.2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途径

3.1.3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渠道

3.2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3.2.1 对受教育者本身的影响

3.2.2 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

3.2.3 对教育过程的现实感染

3.2.4 对教育方式和手段的作用

3.3 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成因

3.3.1 开放性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影响弱势

3.3.2 多元性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管控弱势

3.3.3 自由性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技术弱势

3.3.4 互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认知弱势

第四章 网络文化视阈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1 坚持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4.1.1 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

4.1.2 坚持改进创新的原则

4.1.3 坚持融通互促的原则

4.2 改进网络文化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4.2.1 提升网络施教主体素质新常态

4.2.2 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新内容

4.2.3 塑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第五章 结 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思想意识的潜存性、价值理念的可塑性、文化结构的差异性,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及个体成长质量,决定着社会、学校等外在因素培育的内容、手段和路径。文化作为丰富精神世界、提升审美情趣、端正价值观念、营造良性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渗透于社会及个体教育内涵,融通于立德育人路径,在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内促和外在感化功能。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文化育人范畴,近年来在高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帮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力其健康良性成长,促进个体由生物层次向文化本质的转变。
  我国网络基础建设发展强劲,交换技术实质性推进,数字化、媒体化、融合化重心下移,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网民构成向各层次扩散,网络渗透率逐年提升。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多形态、多价值、多路径的信息文化,以空间大、资源足、范围广、传播快等特点,显性折射至高校教育教学各领域,隐性渗透至大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对大学生价值观树立、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职业生涯规划带来了深刻影响。为此,真正理解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加强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析现行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分析网络文化的含义、性质、运行基础,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含义、主要任务、基本原则,使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条理化、概念体系内涵化。第二部分深入探讨了网络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重点分析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认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现状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深度挖掘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点,激发施教路径的创新点,为抓好网络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基本遵循和抓手。第三部分,着重研究网络文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新措施和新办法,提出了提升网络施教主体素质新常态、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新内容、塑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的三条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