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批判——大学的社会责任
【6h】

社会批判——大学的社会责任

代理获取

摘要

批判是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社会的批判中心。根据批判的本意,本论文研究了大学社会批判责任的久远历史与独特作用,社会批判责任失落的表现、原因与危害。进而指出,恢复和强化大学的社会批判责任事关人类前途与命运,也事关中华民族之未来。当务之急,我们应从制度与人两方面入手承担大学的社会批判责任。 “批判”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它指以“高深知识”为基础,对事物作出深刻而全面的反思与评论。它是一种不因权威与流行而认同、也不必然站在其对立面的文化活动。 社会的发展需要批判,精神动力的激发与行动方向的启示都离不开批判的作用。因为,人是一种不够完善又追求完善的存在,通过批判,人与社会才有向前的动力,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否则,人的弱点就不能明确,人的错误就难于纠正,人来求善的欲望也无法得到强化和满足。也因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非常复杂,社会行动易于陷入盲目。通过批判,人们才能透过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找到人与社会“应该怎样”的行动方向,才知道该如何“扬弃”,才能推动社会健康地向前发展。 从这种意义上说,离开了批判,社会的发展简直是难以想象的。 20世纪大学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源于大学社会批判责任的缺失,寻找和重构大学社会批判责任刻不容缓。因为,人们需要大学及其师生通过不断对新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趋势进行分析,担负起批判社会的责任。 对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而言,大学对社会承担起批判责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的社会批判责任是否能够实现主要受制度和人两方面的因素。从制度的因素来分析,要想加强大学的社会批判责任,首先要求政府必须要放松对大学的管制,这样才能够充分地保证大学中知识分子的学术自由,使知识分子敢于说真话、说实话,而不至于成为一个丧失了学术良心的驯服者;从人的角度来分析,要求大学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批判与反思意识,承担起社会批判的重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