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青少年失学现象研究——以五马镇三个自然村为例
【6h】

农村青少年失学现象研究——以五马镇三个自然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评述

三、概念

四、相关理论

第二章 调查地社会经济形态

一、五马镇简介

二、李阁、温楼、周庄三个自然村的基本情况

三、五马初级中心中学基本情况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二、样本统计

第四章 失学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文化资本

二、文化的社会分层地位相对下降

三、亚群体影响

四、家庭教育功能弱化

第五章 失学现象的后果分析

一、对青少年自身的影响

二、对家庭的影响

三、对社会的影响

第六章 讨论与结语

一、讨论

二、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农村青少年失学现象的调查与访谈问卷

附录B:农村青少年失学现象的访谈提纲

附录C: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最关注的事。每年六月份的高考、中考成为了全国人民最紧张的事情,然而近年却出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弃考。据统计,2013年,全国有超过一百万的学子临场弃考。
  在中国农村,教育倍受冷落,村民不再追逐读书,更有很多青少年早早地选择失学。农民越来越富,非贫失学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围绕这种非常态现象,笔者对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五马镇展开调查。
  本文一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是研究缘起与意义和相关文献回顾、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介绍,其中相关概念包括对失学、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相关理论主要是对文化资本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简述。第二章是对当地基本情况的介绍,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对五马镇的基本情况的介绍,2,对李阁、文楼和周庄三个自然村的基本情况的分析,3,对五马中心中学的简介。第三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交代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对样本的分析,阐述家庭经济收入、对待打工的态度、教育期望值、家庭教育、农村教育以及亚群体与失学间的关系。第四章主要分析失学现象的影响因素,从文化资本的获取、作用的发挥以及收益,家庭教育,亚文化和社会分层角度分析对失学的影响。第五章是对失学后果的分析,分析了失学对青少年自身、对家庭以及当地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第六章是讨论与结语,阐述了笔者对农村未来的担忧。
  本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问题展开:1,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分配对农村青少年有什么影响?2,农村大学毕业生对农村青少年失学有怎样的影响?3,家长对子女失学问题的态度是怎样的?4,打工群体对农村青少年有什么样的吸引力?5,农村青少年自身对受教育的看法。6,农村青少年群体大批失学对农村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资料与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两个:1,农村青少年失学率的增高与农民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偏向的改变有关,即农民认为获得优秀教育资源困难大且成本高,文化资本的发挥存在障碍,文化资本的收益低于期望值。低收益,高投资,让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对高等教育的热情减退。2,农村失学青少年的发生率与农民工的发生率在某种程度上呈正相关,即农民工子女的失学可能性大于非农民工子女的失学的发生率。农村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隔代教育的发生致使农村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化进程受到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