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L-组氨酸母核的氨肽酶N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6h】

基于L-组氨酸母核的氨肽酶N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APN简介

1.2.1 氨肽酶N的分布

1.2.2 氨肽酶N结构

1.2.3氨肽酶N的生物功能与作用机理

1.3氨肽酶N与肿瘤的关系

1.4氨肽酶N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4.1氨肽酶N的天然抑制剂

1.4.2化学合成类氨肽酶N抑制剂

1.4.3 其他类

第二章 APN抑制剂的设计

2.1APN抑制剂的合理设计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3.1 实验仪器

3.2合成路线

3.3实验部分

3.4实验讨论

第四章 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4.1体外抑酶实验

4.1.1 目标化合物抑制APN的活性实验

4.1.2 抑酶活性结果

4.2 目标化合物抑制ES-2、K562表面APN活性实验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实验结果分析

4.3 部分目标化合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验

4.3.1 实验原理

4.3.2 材料和方法

4.3.3 实验结果

第五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化合物谱图

展开▼

摘要

氨肽酶N(APN)是一种锌离子依赖性的金属蛋白酶,属于M1家族的一种Ⅱ型外肽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APN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多功能的酶,在许多组织中都有表达,包括骨髓始祖细胞、单核细胞、胎盘细胞等细胞的细胞膜高表达。APN与肿瘤关系密切,在人类恶性肿瘤中,尤其是转移性肿瘤,比如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结肠癌和胰腺癌,以及在某些白血病和淋巴瘤中APN均有的表达。因此,APN成为开发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
  本课题依据APN的活性位点结构和与Bestatin的作用模式以及前期的合成和活性测试结果。我们以L-组氨酸为基本骨架,以异羟肟酸、羧基为锌离子螯合基团,咪唑环和氨基N原子连接疏水性侧链设计了一系列L-组氨酸衍生物。
  本课题共合成32个L-组氨酸衍生物。在体外抑酶活性测试中,羧酸和羟戊酸类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活性。化合物01b的IC50值低于Bestatin。在抑制ES-2、K562肿瘤细胞表面APN实验中,大部分化合物对ES-2的抑制活性高于K562,且06A抑制活性较好。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验中,目标化合物和阳性对照Bestatin活性都不高,分析原因,可能是此类化合物并非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发挥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