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科研道德失范及其防御机制的确立
【6h】

科研道德失范及其防御机制的确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1章科研道德失范概说

1.1科研道德概念的厘定

1.1.1科研道德的内涵

1.1.2科研道德的特征

1.2科研道德失范行为

1.2.1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涵义及其特质

1.2.2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界定及其表现形式

1.2.3科研道德失范的一个典型案例:黄禹锡事件及其评述

第2章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原因分析

2.1科研道德失范的主体性因素

2.1.1对科研活动的严肃性缺乏清醒认识

2.1.2对管理监督的可控性留存侥幸心理

2.1.3对个人名利的占有性不能正确对待

2.1.4对团体利益的片面性予以狭隘理解

2.1.5科学精神的匮乏

2.1.6道德约束力的削弱

2.1.7人性弱点的膨胀

2.2科研道德失范的客体性因素

2.2.1偏航误导的价值取向

2.2.2不负责任的专家鉴定

2.2.3盲目轻信的工作方式

2.2.4迫于无奈的上方压力

2.2.5苍白乏力的学术批评与监督机制

2.2.6权威的包庇——作弊者的保护伞

第3章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的防范机制

3.1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自律与他律

3.1.1强调自律与他律的原因

3.1.2加强科技工作者的道德教化

3.1.3当代科技工作者的素质建构

3.1.4加强对科技道德失范行为的社会调控

3.2完善科研管理体制

3.2.1国外科研道德建设经验借鉴

3.2.2加强对科研成果的跟踪管理

3.2.3明确科研论文合作者的责任

3.2.4坚持和完善同行评议制度

3.2.5建立对造假行为的纠错机制

3.2.6建立造假行为的预防体系

3.2.7加强对科研管理机构的行为管理

3.3构筑符合国情民情的科学精神系统

3.3.1当代中国文化中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3.3.2科学精神气质的重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科研道德问题是涉及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广泛而深刻的受全球科技界普遍关注的历史性课题。科研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们的科研活动起着重要的规范、引导作用,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研活动中共同遵守。然而,在科学己被社会广泛关注和参与的知识经济时代,背离科研道德规范的行为却屡屡发生,且由于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危害的深远性,受到中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立足于“黄禹锡干细胞造假案”,结合古今中外科学史上若干科学作伪案例,在厘定科研道德概念、特征和科研道德失范行为特质及其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社会学的相关原理,详尽剖析和挖掘了科学不端行为的深层原因和社会综合因素。事实上,科学活动中道德失范行为的频繁发生,往往既有主体因素的驱使,又有外部因素的诱导。正是二者的交融与互动,致使作伪者有机可乘,屡屡得手。为了找到保持科技道德纯洁和健康、维护科学尊严与科研工作秩序、用高尚的道德规范引导当代科技工作者的科研行为,促成科学良知的回归,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合理路径,笔者从道德教化、社会调控和科研管理的视野,透过黄禹锡实验室科研人员造假事件的经过,及借鉴国外经验,指出了科学界、学术界及编辑界应从中吸取的教训,并提出了强化科学道德失范行为的几项控制与防范措施,从理论上构筑科学不端行为的防御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