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文电视谈话节目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鲁豫有约》为例
【6h】

中文电视谈话节目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探析——以《鲁豫有约》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语码转换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它是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不同变体相互接触的结果。在西方,语言学家和研究者们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句法学,会话分析,语用学等多个领域对这一现象作出了广泛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理论和模式。在中国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随处可见英语的踪影。当作为外语的英语和中国人自己的母语汉语相接触时,必然会产生中英语码转换现象。近年来,由于这种语码转换现象频繁出现在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它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他们从文学作品,报刊杂志,英语课堂,网络媒体等多个方面进行语料收集,结合西方学者提出的理论模式,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论证分析得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在对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的语料收集和分析却并不多见。
   本文以中文电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一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谈话节目中出现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为研究对象。为了回答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人们“怎样进行语码转换?”以及“为什么进行语码转换?”这两个预设性的问题,本文以Myers-Scotton的主体语框架模式和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以及于国栋的语言顺应模式为理论框架,从语法句法学和语用学两个方面深入探讨这一语言现象所具有的句法形态特征和语用功能。
   本文采取了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收集并整理了《鲁豫有约》2009年1月至6月播出的共104期有效节目,并对其中出现的中英语码转换进行了专门收录。通过对这些语料的研究分析发现,在中文电视谈话节目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整体而言是比较常见的,其中旬内语码转换的频率远高于句际转换的频率。在句法结构上嵌入在主体语汉语中英语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出现,而是遵循主体语汉语的句法规则受主体语汉语的限制和影响,本身失去了在英语中常见的屈折变化。在语用功能方面,中英语码转换现象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出现在人们的谈话之中。作为对语码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的顺应,中英语码转换在人们的交谈之中具有着填补语言文化空隙,委婉表意,简洁方便,解释,情感表达和心理趋同等多种语用功能。因此可以认为,中文电视谈话节目中出现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是遵循一定的句法规则同时具有多种语用功能的语言文化现象。本研究不仅是结合理论对中文谈话节目中中英语码转换现象的定量分析,同时对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中英语码转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