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研究
【6h】

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3内河信息化研究状况

1.3.1 RIS

1.3.2 E-Navigation

1.3.3 LRIT

1.3.4我国内河信息化发展状况

1.4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2章内河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

2.1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LRIT)

2.1.1 LRIT发展过程

2.1.2 LRIT系统原理及结构

2.1.3我国实施LRIT的状况

2.1.4 URIT的作用

2.2内河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

2.2.1内河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可行性

2.2.2内河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结构

2.3本章小结

第3章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研究

3.1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的提出

3.2船舶数据库

3.2.1船舶静态数据库

3.2.2船舶动态数据库

3.2.3各控制点位置数据库

3.3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研究

3.3.1对管理区内特定船舶会遇态势的判断

3.3.2船舶宏观避碰方法

3.3.3本节小结

第4章船舶航行仿真

4.1船舶航行仿真概述

4.1.1船舶交通仿真的特点

4.1.2微观仿真和宏观仿真

4.2船舶航行仿真思路

4.3船舶航行仿真

4.3.1船舶航行仿真

4.3.2船舶航行计算实例

4.3.3结果分析

第5章结论与展望

5.1研究成果

5.2下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研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低碳经济以及“两型社会”等概念的发展,内河航运以其低能耗、污染轻、效益高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张德江副总理于2009年12月视察长江时提出努力实现内河航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建立,内河运输适宜于大宗货物运输,有利于分担陆地运输的压力。为了内河航运的快速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于近期发布了《国内航行船舶船载电子海图系统和自动识别系统设备管理规定》。
   内河航运的发展也促进内河船舶的变化,内河船舶向着标准化和大型化发展,这给内河船舶管理带来了更高要求。而目前关于船舶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层面,通过建立船舶避碰数据库,让船舶执行最优化避碰操作,对船舶宏观避碰的研究较少,而船舶宏观避碰能对船舶航行安全起到很大作用。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船舶监控手段不断进步,通过掌握船舶的运动态势,可以对船舶避碰进行宏观管理,这就是本文所提到的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减少大型船、危险品船、船队在通航敏感区的会遇次数,从而实现船舶远距离避碰。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本文研究了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开发一个仿真软件验证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讲述内河航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详细讲述了内河航运信息化研究现状。第二章首先介绍海上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之后提出内河船舶远距离识别和跟踪系统,并探讨了该系统在内河实施的可行性以及优越性。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提出了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为了更好的描述这一方法,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名词,比如通航敏感区、特定船舶等。第四章是应用一个仿真软件来仿真长江一段航道的船舶航行,通过仿真来更直观的描述内河船舶交通动态协调管理方法。第五章是对本文的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