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生精神生活研究
【6h】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学生精神生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精神生活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凸显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理论思辨并详尽厘析精神生活的核心要义、全面阐释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基本概念为基础,试图在改革开放的宏大历史场景中,展示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历史图景;着眼于对精神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发展、本文所限定的大学生这一主体的因素、大学生所接受高等教育的教育实践三个层面,分别从文化、主体、教育的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多向度的考察、探究和反思;跨越历史并立足现实,从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以精神发展的视角,对高等教育如何建构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行理论阐述和路径探索。
   “精神生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和复合的整体。本文基于古今中外先哲和学者们关于精神生活的理解,从“存在方式”、“实践活动”、“价值体认”三个层面剖析精神生活的丰富内涵,指出“精神生活”作为人之为人的一种特定“存在方式”,在精神层面表征和确证着人的存在,是一个属人的世界;作为面向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现实的个人的精神指向;作为一种对意义世界的“价值体认”,是以精神需要为前提、以精神境界为指向的意义世界的嵌入。“大学生精神生活”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群体从自身精神需要出发所开展的一系列面向自身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群体主动追求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彰显自身存在本质的一种特定存在方式。
   中国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革,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实发展。本文围绕典型事件、主流表现、基本状态等等,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在价值取向的选择、知识的追求、道德的践行、文化的判断、情感的体验以及休闲娱乐活动的品赏等精神生活表现领域中的认知、行为和状态,历史地、生动地再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群像;从精神支柱、精神交往、精神消费、精神感受四个维度多元考量了这一历史时期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变迁,从而整体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历史图景。
   文化是精神的自我确证,没有文化选择就没有精神生活,精神生活伴随着人类的文化史。本文着眼于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环境,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科技文化、市场经济文化两个主要文化形态,阐释了文化境遇下的大学生精神生活。
   主体性是精神生活的内在标识,表现为精神生活是人的自主自为的生活、自觉选择的生活、能动创造的生活,三者分别构成人的精神发展的基础体现、个性体现、最高体现。以此为理论基点,本文从主体态度与精神生活、主体体验与精神生活、主体品质与精神生活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主体性特质下的精神生活。
   教育是人的精神的培养与塑造,教育理念具有指向人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属性,大学教育观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塑造。本文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为基础,论述了高等教育实践视域下的大学生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需要建构,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建构关键在于教育的精神关怀。综合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现实表现、内在原因等,本文提出了精神价值追求教育、精神动力开发教育、精神品质塑造教育的教育主题;从引领精神生活的健康方向、增强精神生活的内源动力、营造精神生活的环境氛围、延展精神生活的实践场域四个层面构建了精神生活的教育路径。
   精神关怀是一种心灵和灵魂的关怀,大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育的精神关怀;精神成人是人之为人的价值根基,是大学生精神生活走向富足的主体要求;精神幸福指向人生意义的追求,大学生追求精神幸福的过程就是精神家园和理想人格建构的历程。以精神关怀引导大学生精神成人、追求精神幸福,是本文对无限美好精神生活的愿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