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金融排除视角下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6h】

金融排除视角下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金融排除的相关研究

1.2.2 普惠金融的相关研究

1.2.3 金融发展的相关研究

1.2.4 总体评述

1.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2章 金融排除视角下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基本理论

2.1 金融排除理论

2.1.1 金融排除的界定

2.1.2 金融排除的类型

2.1.3 金融排除的对象

2.1.4 金融排除的过程

2.2 普惠金融体系理论

2.2.1 普惠金融与金融排除的关系

2.2.2 普惠金融体系的缘起及内涵

2.2.3 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社会学意义

2.2.4 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原则和目标

第3章 金融排除视角下的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机理分析

3.1 普惠金融体系的宏观经济学解释

3.1.1 宏观经济系统中的普惠金融体系

3.1.2 普惠金融体系对总产出的影响机理

3.2 普惠金融体系的萌芽阶段

3.2.1 系统形成机理

3.2.2 政策调控机理

3.3 普惠金融体系的发育阶段

3.3.1 内在成长机理

3.3.2 外部推动机理

3.4 普惠金融体系的成熟阶段

3.4.1 三元供给机理

3.4.2 供需匹配机理

第4章 金融排除视角下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现状考察

4.1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供给层面

4.1.1 商业性金融机构

4.1.2 政策性金融机构

4.1.3 合作性金融机构

4.1.4 民间金融及其他

4.2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需求层面

4.2.1 弱势地区

4.2.2 弱势产业

4.2.3 弱势企业

4.2.4 弱势群体

4.3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平台条件

4.3.1 征信评估

4.3.2 支付结算

4.3.3 专业培训

4.3.4 行业自律

4.4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宏观环境

4.4.1 宏观经济

4.1.2 政府监管

4.4.3 法规政策

4.4.4 社会人文

第5章 金融排除视角下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评价

5.1 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

5.1.1 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依据

5.1.2 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步骤

5.2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评价

5.2.1 我国普惠金融指数的测度

5.2.2 测度结果分析

5.3 我国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

5.3.1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5.3.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6章 国内外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比较借鉴

6.1 发达国家普惠金融的经验

6.1.1 社区银行模式

6.1.2 创新系统模式

6.1.3 多元支持模式

6.2 发展中国家普惠金融的经验

6.2.1 BRI-UD模式

6.2.2 阳光银行模式

6.2.3 GB模式的衍生

6.3 最不发达国家普惠金融的经验

6.3.1 格莱珉银行模式

6.3.1 FINCA-VB模式

6.3.3 信用合作模式

6.4 国际经验的比较及借鉴

6.4.1 国际经验总结分析

6.4.2 我国的特殊性分析

6.4.3 相关借鉴及启示

第7章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政策建议

7.1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7.2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供给方面的创新

7.3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需求方面的培育

7.4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支撑平台的搭建

7.5 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制度安排

第8章 总结

8.1 创新点

8.2 研究结论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普惠金融指数纵向测度原始数据

附录2:普惠金融各指标纵向测度实际值

附录3:普惠金融各指标纵向测度的权重

附录4:普惠金融各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

附录5:普惠金融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

附录6:普惠金融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

展开▼

摘要

我国金融体系呈现双重二元结构特征,处于二元结构弱势一极的对象长期被正规金融体系排除。为解决由此导致的农村、中小企业等弱势领域融资难问题,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做了许多努力,但总体上成效有限、进度缓慢。其原因在于,现有的措施大多针对单一领域,而我国的金融排除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必须依靠金融系统的整体构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上提出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这一理念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需要。因此,本文认为构建该体系是解决我国二元结构下金融排除问题的必由之路。
   针对如何构建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使之能够包容处于二元结构弱势一极的对象,本文分理论、实证、借鉴、对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理论部分从对国内外金融排除理论的总结入手,研究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机理。在机理研究中,首先构建宏观系统模型,分析普惠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理,然后具体分析在普惠金融体系的萌芽、发育及成熟阶段,政府、机构和市场的力量如何交替作用、主导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
   实证部分首先考察我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供需基础、平台条件和宏观环境,然后构建普惠金融指数,综合评价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并检验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2-2011年我国普惠金融的整体发展状况良好,相比于本世纪初有明显改善,但并未在各评价层面均体现出包容性;而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有交通便利程度、产业本身的发展状况及金融政策的调整频率等。
   国际经验借鉴部分,首先概括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支持弱势领域的典型模式,然后分析这些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并与我国的实际状况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国际上在立法、监管、协调、保障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此基础上,对策部分针对普惠金融体系构建中的路径选择、供给创新、需求培育、支撑平台和制度安排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