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基于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
【6h】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基于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主要观点、基本结构

1.1.3 研究方法、创新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关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2章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综述

2.1 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近代西方工业化的特点—以英国为例

2.1.2 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英国为例

2.2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

2.2.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2.2.2 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

2.2.3 人与自然的物质循环理论

2.2.4 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的裂缝理论

2.3 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3.1 减量化的思想

2.3.2 再利用的思想

2.3.3 资源化的思想

2.4 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特点

2.4.1 以生产的社会化为前提

2.4.2 以科学的进步为动力

2.4.3 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出发点

第3章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3.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国内现实

3.1.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3.1.2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人口压力

3.1.3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压力

3.1.4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环境压力

3.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国际现实

3.2.1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制度压力

3.2.2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压力

3.2.3 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消费压力

3.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困境

3.3.1 较低的公众认同

3.3.2 薄弱的技术支撑

3.3.3 不完善的法律体系

第4章 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4.1 加强公众参与意识

4.1.1 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

4.1.2 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平台

4.1.3 倡导绿色消费

4.2 重视科技的作用

4.2.1 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4.2.2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技术

4.3 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

4.3.1 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4.3.2 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

4.3.3 运用多种经济调节形式

4.3.4 健全环境政绩考核机制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当今世界,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无法逾越的障碍,特别是在我国较为特殊的国情下,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循环经济模式强大的生命力日益凸显出来,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的重大价值也逐渐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将马克思的循环经济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来探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从中寻找启示,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本文主体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分析近代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着手,研究马克思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寻找其理论支撑,包括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理论、人与自然的物质循环理论以及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的裂缝理论。同时对马克思循环经济理论的内容加以详细的论述,主要包含劳动时间的节约思想、固定资本的节约与再利用思想以及生产和消费排泄物再利用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分析,本文归纳出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注重协调人和自然的利益关系、重视科技的力量、重视公众的参与等。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我国基本国情进行分析,迸一步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和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基于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的总结研究,本文归纳出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困境,主要表现在公众的环境意识较为薄弱,发展循环经济所要求的科技支撑不够,以及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文章第三部分结合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的内容及特点,着重论述了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首先,从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认识到要从根本上转变人对自然的认识,获得大众对循环经济的认可;其次,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强调提醒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重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最后,马克思循环经济思想具有的经济性特点的强调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