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对比分析——以弗林特和常外污染事件为例
【6h】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对比分析——以弗林特和常外污染事件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样本

1.3研究媒体选择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文献综述

1.7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第二章 美国环境新闻报道分析

2.1 分析类目

2.2《纽约时报》“弗林特水污染事件”

2.3《华尔街日报》“弗林特水污染事件”

2.4《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环境新闻框架总结

第三章 中国环境新闻报道分析

3.1《人民日报》“常外污染事件”报道

3.2《新京报》“常外污染事件”报道

3.3新华网“常外污染事件”报道

3.4《人民日报》《新京报》和新华网环境新闻框架总结

第四章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对比

4.1中美环境新闻框架的相同点

4.2中美环境新闻框架的差异

4.3美国环境新闻报道框架形成的原因

4.4中国环境新闻报道框架形成的原因

第五章 中国环境新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5.1与美国环境新闻对比,中国环境新闻的不足

5.2关于改进我国环境新闻报道若干意见

第六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样本新闻污染事件报道列表

2.分析图表汇总

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环境问题突显,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大众传播作为社会的瞭望哨,肩负着环境监视重任。环境新闻要通过报道环境污染事件,引导社会关注并解决环境问题。事实是我国环境新闻起步晚、发展缓慢,而美国是环境新闻的滥觞且发展水平较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本文希望通过对比中美环境新闻框架,为提高我国环境新闻报道提供借鉴。 “弗林特污染事件”指政府部门各种失误导致弗林特市自来水水铅超标,致使当地儿童血铅超标的事件。“常外污染事件”指常州外国语学校新校址与长期污染、正在修复的常隆地块仅一路之隔,学校搬迁之后很多学生相继出现身体不适的土壤污染事件。 作者选取《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对“弗林特水污染”事件的报道,将其与《人民日报》《新京报》和新华网对常外污染事件的报道做对比。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采用穷尽性搜索方式,获得全面、丰富的分析材料,然后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按照Gamson媒体框架四维度理论,从新闻话题、外在表现、认知属性和感情属性四个方面切入。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Gamson的理论做了针对环境新闻的延伸,即结合纸媒的新媒体转型策略以及环境新闻科学属性,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添加了“新媒体元素”和“新闻报道科学性与规范性”对比维度,最终构建了8个分析类目,对5家媒体的新闻样本进行分析,进而创立了中美环境新闻报道框架,见下图:(此处为图表省略) 图1本文研究流程示意图 研究数据表明:中美媒体环境新闻报道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在于中美媒体都重视污染事件的调查、依赖权威信源,较多采用深度报道和评论。差异则表现在议题侧重点、报道持久性、报道体裁、图表运用等方面,同时中美媒体在新媒体元素、科学性方面的表现也不相同。 美国媒体将弗林特水污染事件置于宏观背景中,构建了10对矛盾冲突,采用了冲突框架,援助弗林特居民的同时,追究失职、渎职官员的法律责任。而中国媒体侧重于采用归因框架,旨在为我国解决土壤污染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中美新闻媒体不同的环境新闻框架主要由媒体性质与定位、国家历史文化与现实状况所决定。 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作者对我国环境新闻发展做了如下几方面展望:设置长期环境议程;采用多元化视角;增加环境新闻人情味框架比重,平衡信源;重视图表元素使用;将新媒体运用到环境新闻报道全过程;健全高校环境新闻教育体系,媒体重视专业环境新闻记者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记者组织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