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6h】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表目次

图目次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一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一、高新技术企业

二、高新技术产业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第二节产业集聚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

一、产业集聚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

第二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

第一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

一、集聚技术创新资源

二、引发技术创新合作

三、形成技术创新网络

第二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成本效应

一、降低生产成本

二、节约交易成本

三、减少融资成本

第三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合作互补效应

一、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知识的溢出和共享

二、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人员的交流和互助

三、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之间要素的合作和互动

第四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产品结构优化效应

一、有利于产品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二、有利于企业建立产品结构的优化模式

三、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环境

第五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应

一、规模经济效应

二、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三、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建立与发展

四、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创立与发展

第三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

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

第二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绩效

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绩效

二、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集聚

第四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问题与原因

第一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企业根植性差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

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间出现新的产业同构性

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外资依存度高

六、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不平衡

第二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行政推动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缺乏科学的产业职能分工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创新体制不健全

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缺乏良好的产业集群文化

第五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区域比较

第一节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二、上海张江科技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五、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六、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七、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聚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共性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创建模式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形成条件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路径

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发展中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第三节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特性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聚的条件各有不同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第六章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例

一、美国硅谷产业集聚的发展

二、英国剑桥科技园

三、日本筑波科学城

第二节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以印度为例

一、班加罗尔科技园发展概况

二、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发展

第三节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以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为例

一、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

二、新加坡肯特岗科技园

三、中国台湾地区新竹科技园

第四节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启示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高科技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中的作用

二、鼓励风险投资,为园区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三、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的合作网络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知识流动

第七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第一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

一、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二、创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区域品牌

四、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招商引资理念

五、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绿色环境

第二节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

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功能

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

三、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四、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市场功能

五、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体制机制

六、优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政府职能

七、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从1951年世界上第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建立至今的60年里,科技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带动了城市、地区以及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新技术革命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日趋重要,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兴办科技园区,并把兴建科技园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创办科技园区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 从20世纪80年代起,面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经验,我国选择了通过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途径。我国先后建立了8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且迅速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具有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知识、技术和信息流动迅速等特点,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化发展的模式。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指导实践的重大现实意义。 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问题。尽管目前学术界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专门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成果相对较少。论文在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经济社会效应,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原因,总结和借鉴国际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论文首先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界定了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产业集聚的类型与测度,研究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特征、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 论文具体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技术创新效应、成本效应、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效应和合作互补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在评价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和总结其发展绩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问题与原因。 论文对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中国不同区域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分析,研究了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在创建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条件、园区发展路径、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共性和特性。 论文以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科技园、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例研究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以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为例研究了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以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新加坡肯特岗科技园、中国台湾地区新竹科技园为例研究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并得出了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启示。 论文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思路,从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功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市场功能、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体制机制、优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政府职能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体系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