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6h】

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引言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选题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国内研究综述

1.2.2国外研究综述

1.2.3研究现状述评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3.2研究方法

1.4本文创新之处

2.数字环境下的版权和版权法律制度概述

2.1数字环境下版权的内涵及性质

2.1.1版权与数字环境下版权的概念界定

2.1.2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与传统版权的区别

2.1.3数字环境下版权的性质和内容

2.2数字环境下的版权法律制度

2.2.1数字环境下技术进步对版权法律利益平衡基本理念的挑战

2.2.2数字环境下技术进步对版权法律一贯坚持制度架构的挑战

2.2.3数字环境下版权法律制度对技术进步的回应

3.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之版权扩张比较

3.1数字环境下版权扩张的表现及其动因

3.1.1数字环境下版权扩张的表现

3.1.2数字环境下版权扩张的动因

3.2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权利客体扩张的比较

3.3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保护期限扩张的比较

3.4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权利内容扩张的比较

3.4.1传统版权权能变革的比较

3.4.2新型版权权能扩展的比较

3.5本章小结

4.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之版权限制比较

4.1数字环境下版权限制制度的内涵

4.1.1合理使用制度

4.1.2非自愿许可制度

4.1.3技术保护措施限制制度

4.2数字环境下中美合理使用制度的比较

4.2.1中美合理使用立法本意实现的比较

4.2.2中美合理使用判断标准的比较

4.2.3中美合理使用立法模式的比较

4.3数字环境下中美非自愿许可制度的比较

4.3.1中美非自愿许可制度体系的比较

4.3.2中美法定许可适用范围的比较

4.3.3中美法定许可付酬制度的比较

4.4数字环境下中美技术保护措施的限制制度比较

4.5本章小结

5.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之版权保护比较

5.1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制度的内涵

5.2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侵权行为界定的比较

5.2.1中美版权直接侵权制度的比较

5.2.2中美版权非直接侵权制度的比较

5.3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侵权归责原则的比较

5.3.1中国的版权侵权归责原则

5.3.2美国的版权侵权归责原则

5.3.3中美版权侵权归责原则的比较

5.3.4数字环境下中美侵权责任限制的“避风港”规则比较

5.4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救济制度的比较

5.4.1中美所属法系的救济模式差异

5.4.2中美版权救济制度的比较

5.4.3中美版权救济制度比较的思考

5.5本章小结

6.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比较的结论及思考

6.1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的共同点

6.1.1版权法律制度体系都已初步形成

6.1.2版权法律制度的发展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6.1.3版权法律制度的内容表现出一定的趋同性

6.1.4版权法律制度的制定流程细致而缜密

6.2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的不同点

6.2.1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内容架构的差异

6.2.2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利益平衡的差异

6.3数字环境下中国借鉴美国版权法律制度的思考

6.3.1数字环境下美国版权法律制度的可借鉴性

6.3.2数字环境下中国接纳美国版权法律制度的空间

6.3.3数字环境下中国借鉴美国版权法律的理性考量

6.4数字环境下中国版权法律制度建设的构想

6.4.1观念层面的转变

6.4.2操作层面的设计

7.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国版权法律制度的变革和发展迎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的版权立法和修法活动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在这期间,技术进步推动版权不断扩张,相应的版权保护与版权限制制度也一直如影随形。从版权法利益平衡的立法理念和最终目标而言,版权保护和版权限制不可偏废。二者既处于此消彼长的永恒冲突之中,又处于追求和谐共存的动态平衡之中。面对数字环境下不断扩张的版权权利,各国版权立法也都在追随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版权保护与版权限制的平衡点。 对于我国而言,曾经打开门窗虚心效法西方并积极与世界接轨,在版权制度初建时期取得了显著成效。数字环境下的版权法律制度建设我国起步较晚,面对现实中涌现出的许多版权保护新问题,法律制度的构建及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而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对数字环境下版权制度的变化加以研究,并积极进行版权立法和修法,有力地促进了版权保护的效能、推动了版权产业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我国和美国版权法律制度进行系统地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版权扩张以及版权保护和版权限制制度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只有建立在对各自版权法律制度充分认识与了解基础之上的借鉴或批判才更具科学性,也才能为我们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福祉。 具体来说,本文包括导论在内共有七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如下: 第一章为导论。该部分提出了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比较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对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在相关方面所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继而对本文的基本行文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做了介绍,最后对进行本研究所用的方法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为数字环境下的版权和版权法律制度概述。这是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平台。在“数字环境下版权的内涵及性质”部分,首先对版权和数字环境下版权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考察,进而对数字环境下的版权和传统版权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从本质上来说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但由于面向环境的不同,数字环境下的版权又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最后探讨了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从性质上来说只是一种制定法上的特权而非自然权利,其内容既包括经济权利也包括精神权利。在“数字环境下的版权法律制度”部分,分析了数字环境下由于技术进步使版权法律制度的利益平衡精神和制度架构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各国都对此予以回应并对版权法律制度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对中美两国版权法律制度体系当前的总体状况进行了介绍,为本文的进一步比较研究提供逻辑分析的起点。 第三章为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之版权扩张比较。本部分首先认为版权从诞生至今呈扩张趋势,并分析了版权不断扩张的动因,就数字环境下版权扩张的表现进行了介绍。这一点是中美版权法律制度的共性,该部分从这个起点出发来进行比较研究,主要工作是从两者的相似之处中寻找差异。经过比较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保护期限的规定可以看到,美国对版权作品的保护期要长于中国,并且还有继续延长的趋势;经过比较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权利客体的规定,发现两国对此都是极尽扩张之能事,为此本文认为这种扩张已经导致版权体系日趋杂乱;对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权利内容的比较从传统版权权能变革和新型版权权能扩展两个方面展开,发现无论是对于以复制权为代表的经济权利乃至精神权利等传统版权法中已有的权利内容、还是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数字环境下的新型版权权能,两国的规定也都表现出了一些或显著或细微的差异。 第四章为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之版权限制比较。首先介绍了数字环境下版权限制的内涵,指出其对传统版权法中的版权限制制度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合理使用制度方面,指出数字环境下版权保护领域一系列崭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在这个背景之下本就十分模糊的版权合理使用制度受到了严重挑战,继而对中美数字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制度从立法本意实现的程度、判断标准以及立法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在非自愿许可制度方面,认为非自愿许可制度在在数字环境下的价值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指出目前中美两国非自愿许可制度的类型都是法定许可,并对二者法定许可的适用范围和付酬制度进行了比较。在本章的最后,比较了中美两国对于可以规避技术保护措施的例外情形、版权人使用技术保护措施时的义务以及滥用技术保护措施的责任。 第五章为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之版权保护比较。第一部分对中美两国的版权直接侵权制度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二者在该制度切入点上的不同。就版权非直接侵权来说,美国形成了间接侵权责任制度,而我国只有与之类似的共同侵权制度,但是二者在外延上也不能完全吻合。第二部分首先对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侵权归责原则进行比较,发现美国版权直接侵权适用无过错责任而我国适用过错责任,美国对行为人的间接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由于我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间接责任”制度,只是对少数主体如网络服务提供商的间接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之后对中美侵权责任限制的“避风港”规则进行了详细比较,指出我国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豁免制度虽然移植于美国的“避风港”规则,但二者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第三部分是有关版权救济制度的比较,指出中美由于所属法系不同而导致了两国在救济模式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对中美版权救济制度从民事救济制度、刑事救济制度和行政救济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第六章为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比较的结论和思考。数字环境下中美版权法律制度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不同的法系、不同的立法体制、不同的产业成熟度以及不同的立法技术,两者在内容架构上存在很大差异。不仅如此,两国版权法律制度在利益平衡精神及实现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继而分析了数字环境下美国版权法律制度的可借鉴性以及中国接纳美国版权法律制度的空间,并从维护国家利益角度对我国借鉴美国版权法律制度进行了理性考量。在此基础上,从观念层面的转变和操作层面的设计对我国数字环境下版权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构想。 第七章为结语,是对本研究的一个回顾和总结。

著录项

  • 作者

    李晶晶;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 授予单位 武汉大学;
  • 学科 出版发行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黄先蓉;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法律;
  • 关键词

    数字环境; 中美; 版权法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