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工会维权有效性研究:基于员工权利的双重属性
【6h】

工会维权有效性研究:基于员工权利的双重属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1.1.2问题的提出

1.1.3研究意义

1.2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2.1研究思路

1.2.2结构安排

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研究方法

1.3.2可能的创新点

2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2.1我国工会的特性与职能界定

2.1.1我国工会的特性分析

2.1.2我国工会职能的内涵概述

2.2我国工会维权有效性的分析

2.2.1基于行政部门的一般性分析

2.2.2基于现有文献的理论分析

2.3员工权利的双重属性

2.4对文献的评述

3数据与特征性事实

3.1数据说明

3.2指标选取

3.2.1被解释变量指标的选取与测度

3.2.2控制变量指标的选取与测度

3.3工会与员工劳动权的特征性事实

3.3.1我国工会构建现状

3.3.2员工劳动权实现现状

3.3.3影响员工劳动权实现差异化的因素

4实证检验与进一步分析

4.1计量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4.1.1计量模型

4.1.2变量说明

4.2工会对员工劳动权保障有效性的实证检验及进一步讨论

4.2.1基准回归:工会维权有效性分析

4.2.2分组回归:不同类型企业工会维权有效性分析

4.3进一步分析

4.3.1以积极性权利的实现为动力

4.3.2以消极性权利的实现为界限

5结论与展望

5.1研究结论

5.1.1员工劳动权的实现具有差异性

5.1.2工会对员工积极性权利的实现有正向调节作用

5.1.3工会对员工消极性权利无效的根本原因在于职能界限不清

5.2政策启示

5.2.1坚持桥梁纽带定位,明晰权力边界

5.2.2构建弹性包容机制,把握维权力度

5.2.3搭建协商协调平台,适应市场变化

5.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维护员工劳动权是中国工会的法定职责。一直以来,工会对健康有序劳资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随着中国《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工会监管的力度、强度和广度正不断拓展。但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劳资双方地位发生变化,员工在工作中的自主选择意愿逐渐增强,出现了一些“被迫加班”向“自愿加班”转变、“社保福利”向“社保负担”转变的现象,现有劳动权利保障体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适应性已日渐暴露。 现有文献明确了维护员工权益是中国工会的主要职能,但对其维权职能的效果未形成定论。有学者认为中国工会对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并无促进作用,因将自身定位为“准行政机构”,类似于一种“田间稻草人”;另有部分学者认为工会对员工劳动权的保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提高小时平均工资、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降低离职率等。对工会维权有效性较为丰富的定性定量研究,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证基础。但鲜有文献关注新常态下工会到底应如何定位并明确自身职能边界,这可能是其有效发挥职能的前提。 本文依据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CEES),选取“企业是否成立工会”为解释变量,“员工劳动权的实现情况”为被解释变量,采用OLS对工会维权职能有效性进行多维度实证检验。第一,中国工会构建及员工劳动权实现的现状分析;第二,工会的构建是否对员工劳动权的实现产生了激励作用?对不同劳动权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第三,若工会构建对员工劳动权的实现有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实证结果表明:员工劳动权的实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受到其所处企业及个人特性的双重影响;此外,工会对员工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及职业培训权的保障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对员工休息权和社会保险权的实现无显著影响。 基于此,本文运用理性经济人、机会成本、政府失灵等理论,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工会维权职能部分无效的根源在于其职能界限不清,干预了员工有自主选择意愿的消极性权利,进而导致员工面临“被动闲暇”和“非最佳投资”的困境。建议工会维权应坚守“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协商协调平台,去除“娱乐化、行政化、贵族化、机关化”的不良现象,以员工积极性权利的实现为动力,以消极性权利的实现为界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