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统德育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6h】

传统德育和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代理获取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西方的各种思潮的冲击,不良价值导向的挑战,以及“信仰危机”,诚信,尊重等问题的考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则成为他们道德选择、道德行为的路标,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传统德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汇集了中国几千年人类历史发展的智慧与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积淀,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就是要发扬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合理内核,创造性的继承传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的精华部分,致力于对传统德育的重构与创新,并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现实状况,在继承优秀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将传统与现代精神进行整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道德教育之路。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传统德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五个阶段:夏商周、先秦诸子、两汉至唐代、宋明理学和陆王心学、明末清初,在这五个阶段中,对于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德育在当今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因此,应端正对待传统德育的正确态度。 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分析。虽然如今主流道德教育的层次性和有序性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有部分德育工作者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能体现其层次性,出现“假、大、空”、“高、大、全”的不贴近实际的现象。在当今的道德教育方法上也存在着诸如:形式化倾向;单纯理论说教,不注意与实践结合;不注重营造全方面、多方位、渗透性的环境中进行道德教育等问题。 第三部分:传统德目与思想道德教育。首先,传统德目具有层次性。包括“以事物为教”、“以人伦日用为教”的日常道德教育;“智”的知性原则;“尊道贵德”的道德信念;“兼善天下”和“大同世界”的道德理想。其次,传统德目与当代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的结合具有积极意义:“公忠体国”与爱国守法;“诚信好礼”与明礼诚信;“乐群”、“和为贵”与团结友善;“克勤克俭”、“自强不息”与勤俭自强;“敬业乐业”、“以义取利”、“无私奉献”与敬业奉献。再次,传统德育中的“孝慈悌友”、“崇尚气节”、“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勤俭自强”“诚信”、“敬业乐业”、“慎独”对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科技道德、环境道德、经济道德、职业道德和网络道德具有深刻的借鉴价值,我们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与传统德目进行批判的继承,赋予新时代的新内涵。 第四部分:传统德育方法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传统德育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寓德于教,在课堂教育为主渠道的道德教育、教师“身教示范”的方法、榜样示范和各种途径结合形成全方位的道德教育这四个不同侧面中,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是极为丰富的,需要我们不断挖掘。二是寓德于境。环境对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德育十分注重环境的建设,总体包括仁政和强化政治领域与营造良好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两个大环境的建设。三是寓德于履。传统德育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知行合一”、“躬行践履”和自我养成教育,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关键、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既要借鉴传统德育有益的方法,又要结合当今形势的发展,探索新的途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特色和现代道德教育的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