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三峡库区城镇适度规模研究——以秭归县为例
【6h】

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三峡库区城镇适度规模研究——以秭归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生态安全相关研究综述

2.城市适度规模相关研究综述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相关概念解析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秭归县城镇空间发展的历史演变与现状特征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城镇空间扩展与演变分析

2.3 城镇空间生态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秭归县生态安全动态分析

3.1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3.2 秭归县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

3.3 秭归县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生态安全的秭归县城镇规模测算研究

4.1 秭归县人口规模预测研究

4.2 秭归县城镇用地规模预测研究

4.3 中心城区适度规模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生态安全的秭归县城镇可持续发展策略

5.1 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引导

5.2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5.3 生态空间保护

5.4 禁建区控制指引

5.5 绿色交通体系串联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不断集聚、建设用地强劲扩张,给城镇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对于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的三峡库区城镇更甚,致使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城镇建设首先涉及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无法进行系统规划和建设。因此,“生态立县”、“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城镇集中布局、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等理念在这一区域贯彻实施变得更为重要。本文以生态安全为视角,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手段预测了三峡库区城镇适度的人口与用地规模,探讨了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论文首先对生态安全与适度规模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与不足,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明确了运用生态安全理念分析研究城镇规模问题,并为下文的预测分析提供了研究方向。
  其次,通过对近15年县城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与不同方向性特征分析,总结出秭归城镇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目前秭归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种扩展强度上的差异与经济发展历程基本相似,反映了城市扩展与经济发展呈现的相关性。在人口规模上,县域总人口变化幅度微小,基本保持在38-39万的规模,但中心城区人口却迅猛上涨,较1999年翻了一番,且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总结了秭归县城镇扩展的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在扩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土壤侵蚀更加严重、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及消落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安全问题;以国家公顷、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改进了原始生态足迹模型,由此定量计算了秭归县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状况,发现秭归自2006年开始出现生态赤字现象,且近年呈震荡上涨趋势,秭归县的生态系统已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城市的发展已超出自然生态系统供给能力。
  再次,运用生态足迹计算出的相关结果,结合GDP构建城镇人口预测模型,预测出秭归县至2030年的适度人口约为32.75万,通过与其他方法校核,最终确定人口为34万;运用GIS技术,通过构建秭归县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生物保护与游憩单一生态安全格局,综合叠加出不同层次的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秭归县的生态资源及可建设条件,以生态优先为理念的秭归县城镇建设用地适宜规模扣除2013年城镇建设用地112.38km2,则可扩展的建设用地规模为76.92km2。
  最后,基于生态安全理念总结提炼了秭归县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为构建和谐、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一定的解决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