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在正红旗下——试论革命历史小说的政治意识形态化
【6h】

在正红旗下——试论革命历史小说的政治意识形态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在正红旗下--试论革命历史小说的政治意识形态化

一、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文学背景

(一)历史背景

(二)现实状况

(三)创作主体

二、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文学途径

(一)宏大的历史叙述

(二)理想的英雄人物

(三)通俗的小说品质

三、对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反省

(一)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价值

(二)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的缺失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政治意识形态化",指的是某种政治意识借助于政治的权威力量对文学的广泛渗透.通过政治的广泛渗透,把文学变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一部门,把文学创作变成为某个政治目的服务的特殊手段和方式."政治意识形态化"逐渐剥夺文学自身追求的独立价值,沦为政治的附庸.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中国政治与中国文学的深厚渊源,尤其是现代文学与现代政治的水乳交融,是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背景.其次,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是时代政治的体现,文艺批评引导的结果.最后,革命历史小说的政治意识形态化是作家政治热情引导下的自觉追求.革命历史小说政治意识形态化是通过宏大的历史叙述、理想的英雄人物和通俗的小说品质等角度,得以实现的.宏大的历史叙述,从广度来说,作家们大都虔诚于"规模巨大"的国家叙事,再现重大历史事件和恢弘的历史进程.从深度上来说,是对"历史本质"的揭示:二元对立的阶级,路线斗争成为推动革命的动力,客观性、进步性、必然性成为对历史和革命的内在规律的表述.作家们笔下的英雄,他们不约而同地具有优秀的人格特性、坚韧不拔的信念、舍生取义的精神.小说通过塑造理想的英雄人物以期最大限度发挥政治宣传功能.作品以大众的白话语言、转型的侠义母题、曲折的故事情节实现了自身的通俗品质.当我们抛弃政治逆反心理和情感化因素,从理性的角度再来审视革命历史小说,事实求是的说它还是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首先,革命历史小说所独有的具有长久的道德感染力,这也许是革命历史小说最为闪光、最有意义也最值得研究的地方.其次,在一定意义上,革命历史小说在当时起着社会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最后,革命历史小说以雅俗共赏、引人入胜的表现形式,填补了因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类型长期缺席所造成的大众阅读空白.在政治意识的规范下,革命历史小说缺失的是厚重审美意蕴,对"人"的哲学层面的观照.在革命历史小说中,人更多的只是政治属性上的人,缺乏对人的命运、入的生存意义和生命意识的哲学思考.这或许也就成为革命历史小说被当代文坛冷落的最主要原因.

著录项

  • 作者

    吕珩;

  •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 学科 现当代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又平;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小说;
  • 关键词

    革命历史小说; 政治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