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古代帝王的勤俭治国及其意义
【6h】

中国古代帝王的勤俭治国及其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前言

一、开国皇帝的勤俭兴业

(一)汉光武帝刘秀的勤俭兴业

(二)宋太祖赵匡胤的生活与治国

(三)明太祖朱元璋的节俭与开创帝业

二、治世皇帝的勤俭治国

(一)汉文帝刘恒的精打细算和发展生产

(二)唐太宗李世民崇简和国家建设

(三)清圣祖玄烨的崇尚节俭与治理国家

三、乱世皇帝的勤俭图治

(一)唐宣宗李忱的生活与吏治

(二)明思宗朱由检的节俭与勤政

(三)清道光帝旻宁的勤俭

结语:中国古代帝王勤俭治国的特点和意义

(一)中国古代帝王勤俭治国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帝王勤俭治国的意义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以汉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为例,说明大部分开国皇帝,都具有远见卓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经历了前朝的灭亡后,对人民的疾苦、社会的要求、国运的兴衰比较了解,因此能够以积极的姿态,或精心谋划,取得政权;或戎马倥偬,战胜敌手。第二部分以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玄烨为例,说明少数治世皇帝,作为后继者并非承袭祖辈余威,不求无功,得过且过,而是以史为鉴,殚精竭虑,推动当时的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开创新的太平盛世。第三部分以唐宣宗李忱、明思宗朱由检、清道光皇帝旻宁为例,说明历代封建王朝,总是免不了走向衰败和灭亡,其中尽管是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起作用,但与末代君主们的昏庸无能也有很大的关系。结语部分通过列举的史实来警示当代领导者,只有大力倡导勤俭图治的社会风尚,坚决反对奢侈腐化,建立良好的民风;加强对干部队伍国情和思想道德的教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勤俭治国的现实紧迫感,才能带领全体国民同甘共苦,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