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
【6h】

汉末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导言

第一章道教戒律规范的起源和初步形成

一、道教戒律规范溯源

(一)原始宗教的禁忌规定

(二)先秦宗法性国家宗教的禁戒规范

(三)世俗的国家政令形式

二、汉末道教戒律规范的形成过程

(一)汉代儒家“神道设教”的实践和谶纬神学的形成

(二)从谶纬神学的“天戒”到《太平经》的“天诫”

(三)早期民间道教戒律规范与《太平经》“天诫”的渊源关系

(四)道教戒律规范的初步形成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经典文献

一、概述

二、天师道清整运动及其所造戒律规范文献

(一)《大道家令戒》和《阳平治》

(二)《女青鬼律》

(三)《老君说一百八十戒》

(四)《老君音诵诫经》

(五)《陆先生道门科略》

(六)其他

三、晋宋时期三洞经书中的戒律规范文献

(一)《洞神经》属戒律规范类文献

(二)《灵宝经》属戒律规范类文献

(三)《上清经》属戒律规范类文献

四、南北朝中后期的戒律规范类经典

(一)《太真玉帝四极明科经》和《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

(二)《太上洞玄灵宝升玄内教经》

(三)《太上老君戒经》

(四)、高玄派的《戒文》

(五)、其他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对儒道释思想的融摄

一、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一)魏晋南北朝儒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对道教的影响

(二)天师道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三)洞神派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四)灵宝派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五)上清派戒律规范对儒家伦理的融摄

二、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对道家思想的融摄

(一)魏晋南北朝道教与道家的关系

(二)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对道家思想的融摄

三、佛教对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重大影响

(一)佛教小乘戒对道教戒律规范的影响

(二)大乘菩萨戒对道教戒律规范的影响

(三)大乘“愿念”在道教戒律规范中的体现

(四)“因缘”观念在道教戒律规范中的体现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基本原理和实际持行状况

一、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一)“道诫”的条文化

(二)“道律”的形成

(三)上清派“科”、“律”的融合趋势

(四)洞神派的“禁”、“戒”之分和趋合

(五)灵宝派“科”、“戒”、“律”的混同和“戒律”部类的形成

二、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基本原理

(一)禁律规范的受持功德

(二)戒业与“仙真”位秩

(三)戒法的“止”、“行”之分和“以无戒为戒”思想的出现

(四)科律的罪与罚

(五)戒律的授度、持奉与舍弃

三、魏晋南北朝道教戒律规范的实际持行状况

(一)魏晋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的实际持行状况

(二)南北朝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的实际持行状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文以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戒律规范为研究对象,具体集中在禁、戒、律、科等四个方面。本文首先论述了道教戒律规范形成过程的三部曲,然后讨论了道教戒律规范形成以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状况,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从经典文献的角度来看,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经典文献的清釐可以发现,道教戒律规范类经典在魏晋南北朝经历了从魏晋之际的缓慢积累到东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大发展的演化过程。门阀士族的纷纷奉道造成了东晋南北朝道教的重大变革;其次,从三教融合的角度来看,通过对道教戒律规范思想内容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的重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对儒释道思想的融贯和吸收;再次,从宗教神学的角度来看,通过对这一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基本原理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这一时期道教戒律规范的重大发展还与其坚持自身本位立场是分不开的;最后,从实际持行的角度来看,通过对这一时期道门中人实际行持状况的考察可以发现,随着道教组织形式和根本旨趣的重大转变,到南北朝时期道士出家之风逐渐形成,道门风气大为好转,较之魏晋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宫观制度这一正统官方化道教的基本组织形式得以最终确立,为隋唐以后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