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童年中期社交退缩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6h】

童年中期社交退缩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前言

2文献综述

3研究设计

4预备研究

5正式研究

6讨论

7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研究试图探讨童年中期两种不同社交退缩行为的稳定性和性别差异,及其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并考察社交自我知觉、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这三个同伴交往不同水平变量,在社交退缩与孤独感纵向关系中起到的作用。研究首先从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的角度考察了“班级戏剧问卷”对测量中国童年中期儿童的社交退缩行为的适用性。然后,使用纵向研究设计,采用同伴提名法、问卷法,分别在2002年6月(时间1)、2003年6月(时间2)和2004年6月(时间3)对武汉市一所小学3、4年级儿童进行追踪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1、儿童的社交退缩(包括活跃退缩和安静退缩)随着年龄的发展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早期为退缩型的儿童其退缩行为水平下降的更快。 2、活跃退缩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安静退缩水平显著比女生水平低。发展趋势上两种退缩行为都不存在性别差异。 3、不论是安静退缩还是活跃退缩,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发展趋势上两个年级之间差异也不显著。可见不存在同辈效应。 4、活跃退缩行为与孤独感之间存在着相互正向预测关系;安静退缩行为与孤独感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预测关系。 5、时间l的活跃退缩同时正向预测时间3的孤独感和负向预测时间3的社交自我知觉。控制了时间1的社交自我知觉,时间1的活跃退缩行为能显著正向预测时间3的孤独感,时间1时的孤独感则不能显著负向预测时间3的活跃退缩行为。 6、时间1的活跃退缩行为与时间3的同伴接纳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预测关系。 7、时间l的孤独感显著高于时间3的孤独感;友谊质量变化组别的主效应显著,友谊质量上升组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不变组;活跃退缩变化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