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楚关系诸问题之研究
【6h】

巴、楚关系诸问题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一、绪论

二、巴人早期历史的钩沉与辨析

三、西周时期的楚国及其地望

四、濮的衰落与春秋时期的巴楚联盟

五、峡江地区的巴楚争夺与楚西界

六、“巴蔓子”辨析

七、峡江地区的盐卤资源与楚巫郡

八、“巴黔中”与楚黔中郡

九、楚灭巴与楚国西境的丧失

十、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由于史籍的缺载,对巴、楚关系作研究无疑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在学术界更是见仁见智。本文依托三峡库区陆续公布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的有限记载,对巴、楚关系的这些疑难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揭示了东周时期巴、楚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变化原因。 1、关于“巴人起源”问题,笔者认为汉水上游说是可信的。在宝鸡发现的(弓鱼)国墓地应是一部随蜀人伐纣的巴人受周武王所封的姬姓巴国。 2、西周时楚国丹阳的地望,笔者认为南漳说最可信。熊渠时,楚伐扬越至于东鄂,不仅占据了今沮、漳河地区,而且控制了鄂东地区的铜矿资源。 3、濮人的衰落,为楚人、巴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春秋时期,为了开疆拓土的共同需要,两国结成同盟。结盟期间,巴国从汉上发展到川东、鄂西,楚国从江汉发展到汝淮,实力都得以大大增强。春秋晚期,巴、楚联盟破裂。 4、从峡江地区的考古资料看,巴、楚两国对峡江地区的争夺十分激烈,总趋势是楚进巴退。《秦本纪》的“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的“巴”是指峡江地区云阳、忠县等巴地,楚在此设置了巫郡,巫郡的郡治在今巫山县巫峡镇北,郡域范围西到忠县,南到湖北清江流域,东到夷陵(今宜昌市东),北与楚汉中郡相接。“黔中”是指今湘西地区,楚宣王时在此置黔中郡,郡治为沅陵,郡域范围大致为湖南沅水、澧水流域。 5、巴蔓子是巴、楚关系中的关键人物,《华阳国志·巴志》有记载。“巴国有乱”是蜀国的征伐产生的,其“请师于楚”的时间是楚肃王时期,即公元前377年。 6、关于“楚灭巴”,笔者认为是存在的,所灭之巴是枳巴,时间为公元前280年。楚灭巴,招致了秦对楚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使得楚国西境和腹心地区丢失,退保于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