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华中师范大学武术队的分析
【6h】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华中师范大学武术队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导言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二)文献回顾

1.国外关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

2.国内关于非正式群体的研究

3.隐性教育理论介绍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1.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二、武术队基本情况介绍

(一)武术队的性质

(二)武术队的构成

1.武术队的人员构成特点

2.武术队的组织架构

(三)武术队的历史发展过程

1.自发的学习和交流阶段

2.有组织的学习和交流阶段

3.群体活动内容的扩展阶段

三、武术队的形成

(一)宏观方面

1.社会文化

2.就业形势

(二)微观方面

1.学校

2.家庭

3.大学生自身

四、从隐性教育视角看武术队的发展

(一)武术队显性隐性教育内容的解读

1.武术练习中的显性隐性内容

2.人际交往中的显性隐性内容

3.群体环境中的显性隐性内容

4.比赛表演中的显性隐性内容

(二)武术队隐性教育意义的分析

1.对大学生个体的意义

2.对学校的意义

3.对社会的意义

(三)武术队发展方式的探索

1.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问题分析

2.武术队发展方式的展望

五、武术队对其它校园非正式群体发展的启示

(一)核心人物的重要性

(二)打造群体的“主营”业务

(三)共同的目标

(四)立足学校利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备受关注,而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能够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它中间存在大量非正式群体(如摄影爱好者、老乡会、读书会等),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内容,对学校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笔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选择了一个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华中师范大学武术队对其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首先,梳理了已有关于非正式群体研究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类型和特征加以描述;然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该群体形成的相关因素,宏观方面主要有社会文化和就业形势,微观方面主要有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接下来,借助隐性教育理论从武术练习、人际交往、群体环境和比赛表演四个方面分析了该群体所蕴含的显性隐性内容以及对于个人、学校和社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方式进行了探索,即武术队丰富的隐性教育形式和内容对于学校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利益,在以后的发展中,它如果能够更加立足或者突出学校的利益,凡事从学校的利益出发,那么它的前景将会更加辉煌:最后,通过对该群体形成和发展的分析,总结了它对于其它校园非正式群体发展的启示,即群体可以引入相关专业的老师作为核心人物,要打造群体的“主营”业务,营造共同的目标,最重要的是群体活动必须注重学校利益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自身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