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
【6h】

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图表目录

绪论 本文的研究动因及相关问题阐释

一、研究动因及意旨

(一)研究动因:将“愿景”变为“现实”

(二)研究意旨:统筹城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检视及评价

(一)国外研究的总体态势

(二)国内研究的基本状况

三、若干重要概念厘定及缕析

(一)公共服务

(二)基本公共服务

(三)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本项研究的理论工具及分析框架

(一)理论工具:“整体性治理”的新范式

(二)分析框架:“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尝试

五、本项研究的技术路线、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一)技术路线: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二)基本内容:一条主线、四大模块、八个专题

(三)主要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六、本文的篇章结构及可能的创新

(一)本文的篇章结构

(二)本文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农民需求子系统

一、农民需求系统:以公民为中心的整体主义

(一)农村公共需求的“价值套装”

(二)驾驭需求变化:为农民量体裁衣

(三)农民公共需求的分类和评析

二、设置农村服务系统“优先级”:圈定与排序

(一)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和问题

(二)供需优先序: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三、农民公共偏好的表露:阻滞与疏通

(一)集体选择的优势及其限度

(二)失语·无奈·被决定: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不畅

(三)服务与意愿相吻合的表达机制

四、塑造服务形象:测量与反馈

(一)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二)评估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衡量整体的尺度

第二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政策子系统

一、政策环境:复杂变化的“服务蓝图”

(一)回眸·反省·突围:农村公共服务政策演展

(二)动态变量的话语指向

(三)目标与手段的张弛:政策工具选择

二、农村公共服务政策过程:一个宏观描勒

(一)决策: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磋商和参与

(二)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执行

(三)多管齐下:农村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三、垂直权力的“高”: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权责

(一)“碎片化”政策及其影响

(二)基本公共服务链:“中央-省-市-县-乡”政策层次的叠整

四、平行协同的“长”:在层级和部门的矩阵中“水平化管理”

(一)国家单方供给的“势单力薄”

(二)“公私合作”的政策纽带: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筹资

第三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平台子系统

一、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的组成框架

(一)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历程、现状及问题

(二)“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治理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二、跨边界设计: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化组织结构分布

(二)主体、功能与内容:纵横贯通的“宽”

三、重塑公共服务组织载体: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为个案的实证研究

(一)追捧与质疑:如何使农村公共服务整合起来

(二)流程再造与无缝隙服务:“双溪桥模式”的运作逻辑

(三)挖掘“主要序列”:格子状连接

四、数字化变革: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

(一)符号网页:Web技术开发

(二)数据库:智能服务体系

(三)自动化过程: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网格

第四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人力资源子系统

一、追求卓越的“三步曲”:飞轮模型

(一)农村公共服务的人力资源系统:概念谱系和分析前提

(二)用制度化驱动农村公共服务的飞轮

二、职业道德与组织精神:目标统一

(一)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伦理三角”:德性、规则与结果

(二)跨界合作的团队文化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弥散

三、整合性技能的培养及开发:行为跟进

(一)信任:十一项修炼

(二)信息系统:皈依“农民本位”

(三)责任感:对整体性服务结果负责

(四)预算: 输入式管理

四、选才、绩效考核与激励:程序规范

(一)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配置

(二)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考评与激励

第五章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相关专题研究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十一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二、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一)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十一五”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公共教育服务发展情况比较分析:以美国、韩国和印度为例

(四)“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三、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十一五”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部分国家比较

(四)“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四、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一)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十一五”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

(四)“十二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五、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

(一)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的框架

(二)“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的具体举措

六、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十一五”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七、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

(一)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十一五”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完善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八、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

(一)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十一五”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尾论 边“破”边“立”: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对接”

一、整体治理: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宏观旨趣

二、国家标准: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操作杠杆

三、城乡大同:“破”“立”并举推动政府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附录一 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公众需求调查问卷(乡村公众卷)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相关情况

跋涉之中(代后记)

展开▼

摘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国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公共治理的碎片化和分散化问题突出,城乡及区域之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公共服务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服务三角”模型为框架,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运行机制及建设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思路和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
   全文涵括七个部分即“一绪论、五章、一尾论”。
   绪论简要阐述了研究的动因及意旨,厘定和缕析了相关重要概念,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检视和评价等。
   第一章至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依据“总和分”的关系将第一章至第四章与第五章在研究内容上分开。前者为与“服务三角”模型框架相对应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四个子系统;后者则是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相关专题研究。
   第一章探讨了农民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农民需求的类型、强弱、差别以及表达、满足和反馈等机制予以深入的研究;第二章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过程以及纵横两个维度,揭示了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政策子系统的运行机理;第三章描述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历程、近况及前景,对“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治理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功能模块、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四章剖析了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人员配置、绩效考评、激励、职业道德和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化路径;第五章从“服务三角”模型的系统标准出发,对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公共就业、灾害防治、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的八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尾论在总结全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阐明了政府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与现实着力点,前瞻性地构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对接”的政策策略。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理念和视角新颖。本文以“促进城乡统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理念,从现代系统管理科学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审视,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及各子系统的功能。这种研究理念和视角在国内同类成果中具有新颖性。(2)分析工具和方法先进。本文超越了以具体公共服务项目作为对象的“拼盘式”研究套路,以体现现代服务管理特色的“服务三角”模型为框架,综合运用了制度分析、经验分析、统计分析、实证检验、比较分析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种先进研究方法。(3)理论建构独特。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一五”末和“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时空交汇期,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亟需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国家标准。本文尝试性地将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应标准整合到由“农民需求子系统”、“公共政策子系统”、“服务平台子系统”和“人力资源子系统”构成的总体战略之中,这在国内学术界具有独到性。(4)政策建议应用性强。本文对“十二五”期间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公共就业、灾害防治、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做了专题性研究,阐明了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和着力点,前瞻性地构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对接”的政策策略,具有相当强的应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